严查“三车”
时针指向晚上8点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直属大队办公室的灯一一熄灭,20多名城管执法人员整齐着装,准备全市排查工地出入口车轮带泥、道路车辆撒漏扬尘及乱倒建筑垃圾等乱象。据了解,今年以来,该直属大队二中队每名执法队员每天平均加班3小时,整治“三车”(渣土运输车 、散装运料车、预拌混凝运输车)违章行为案件近700起……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执法力度的加大、市容环境的嬗变。
“铁面”执法查处违章泥头车
本月25日晚上7点多,市城管直属大队副大队长王尚书仍在办公室处理厚厚一沓的整治“三车”执法案卷,他说,尽管不少当事人对执法工作并不理解,但是执法首先得站得住脚,执法文书要做到规范 、有依据。晚上8点整,该直属大队二中队中队长杨世雄组织20多名执法人员,排查全市各工地出入口 、城市道路及建筑垃圾消纳场等区域“三车”的运输情况。
杨世雄告诉记者,夜间执法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遇到泥头车撒漏等现象,执法人员办案有时到凌晨三四点、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二中队20多名执法人员每人每天平均加班3小时。然而,夜间执法环境较复杂,面对违章当事人抵触情绪、谩骂甚至威胁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沿江路一重点工程加紧施工。5月1日晚上10点多,两名执法人员巡查该工地发现,有运输车辆“无证”上路情况,立即叫停车辆并下达“责令停止违章行为通知书”,20多名司机蜂拥而至,把两名执法人员团团围住,并开始谩骂、威胁他们。这时,城管人员配备的执法记录仪全程摄录,通过对讲机请求支持并拨打“110”报警。
执法人员坚守至次日凌晨2点,运输司机才把渣土倒回工地,骂骂咧咧地收工离开现场。
“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执法工作不能‘松口’。”杨世雄说,执法过程中除了遇到当事人态度强硬阻碍执法的,还有“讲人情”、“拉关系”的。9月份,在柳邕路一工地,同样出现“野马车”运输建筑垃圾,执法人员查处时遇到工地负责人通过很多关系打电话讲情,最终还是被依法处罚5万元。
撒漏违章下降空气质量好转
记者采访得知,建筑垃圾乱排放,不光破坏环境又埋下安全隐患;车辆撒漏污染城市道路还产生扬尘,影响空气质量。
据了解,2013至2015年城管直属大队查处“三车”违章案件分别为123、206和689起。今年上半年,案件数量成倍增长,进入9月以后,案件数量有所回落,呈现“曲线图”。执法人员对桂柳路、双拥路、东环大道、东堤路、沿江路、静兰路、柳石路等路段的污染城市道路情况重点监控,对白沙大桥工地、荣和天誉工地、原东化厂区工地等工地出入口及所经沿途路段重点巡查,督促各施工工地严格按照要求硬化出入口并设置冲洗设施,对出场车辆进行冲洗清洁。
此外,据环保部门公布近三年来影响雾霾扬尘PM10数据,2013年年均值137微克每立方米,2014年年均值92微克每立方米,2015年年均值70微克每立方米;效果非常明显,有效改善了城市市容和空气质量。
“数据背后表明执法办案的‘量’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市容环境的‘质’变。”城管直属大队负责人表示,执法人员以打造“五大城管”即法治城管、智慧城管、阳光城管、文明城管、民生城管为目标,加强“四化建设”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从科技、法制、措施等方面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市政府组织城管、公安、住建、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并出台制定了《柳州市加强“三车”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狠抓源头管理,严查“三车”的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下一步将继续在全市开展道路扬尘治理整治行动,保证联合执法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