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宋先生的团队单次举报达159条,并于去年11月6日领取8600元举报奖励。全市开展有奖举报车窗抛物、车轮带泥、车辆滴撒漏三类不文明行为活动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参与城市管理趋势(详见晚报11月6、11日报道)。昨天,记者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市民黄先生单次举报“车窗抛物”达258条,其中同一天、同一区域举报最高43条,再次刷新记录。而这些数据表明环卫工人作业又增加了危险系数。
更多“职业”团队参与到城市管理
一个烟头、一张纸屑等垃圾散落在桥面、机动车道等区域,环卫工人得穿梭于车水马龙的路段及时清扫。记者采访得知,每年都有环卫工因清理路面遭遇交通事故,甚至付出生命,其中很多环卫工只是为了清理快车道的零散垃圾,而这些垃圾有一部分来自于“车窗抛物”。
1月6日,市民黄先生利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定点摄录,向城管部门提供了258条“车窗抛物”信息。经初步审核,其中90%以上的信息真实、有效,按每起处罚200元、每单奖励100元计算,200多名司机将被处罚,而举报人也将获得2万多元的奖励 ,再次刷新了“车窗抛物”的记录。
而这些数据表明在市区一些路口(段)还存在从车里向外乱丢垃圾的行为 ,这些行为给路面保洁的环卫工人增加了危险系数。
昨天下午,黄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是从去年11月份参与举报“车窗抛物”的活动,通过购买摄像机、选点、租房、雇人等环节,每天早上6点至晚上7点开始定点“上班”,也算是“职业化”了。“从镜头看到了一些司机的陋习,与环卫工人低头在马路上扫垃圾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希望通过不断的曝光不文明现象,改变部分司机不好的习惯。”黄先生说,在镜头里也看到“行为之美”,比如:在车里准备一个储物袋,把在车上产生的垃圾打包好丢进垃圾桶。“如果环卫工人因为清扫马路上的一个垃圾而发生交通事故,那是可耻、可怜、可悲、可恨的事,自己愿意拿出部分资金慰问一线环卫工人。”记者采访发现,除了租房定点摄录“车窗抛物”,还有安装行车记录仪、定点安装监控探头、携带微型摄像机步行举报等方式,而且越来越多的团队呈现出“专业化”“职业化”参与到城市管理中。
城管部门公布“车窗抛物”重灾区
据了解,全市自去年7月21日开展有奖举报“三类”不文明行为活动以来,收到不少热心群众提供上千条信息。近日,城管部门还公布了“车窗抛物”的重灾区:城中区海关路与潭中东路路口、龙城路;鱼峰区白云路、屏山大道;柳南区文笔路、城站路;柳北区潭中高架桥、北站三角地等区域,其中一名司机在屏山大道区域竟被处罚4次之多。请各位司机注意文明行为,如果被群众举报将依法处罚。
市城管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一段时间举报“三类”不文明行为的数据分析,可以对同一路段、同一时间段出现的“车窗抛物”等情况进行大数据分析,不光有利于执法部门立案查处,通过媒体曝光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醒并纠正部门司机的陋习。相信最终的数据走向呈先高后低的“曲线图”。
该负责人认为,处罚的目的是减少不文明甚至违章的行为。城管、交警、法院、街道等部门还应该形成“赏罚”联动机制,对逾期未接受处罚的当事人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另外,不管是“职业”也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城市管理也罢,都符合“我们的城市大家来管”的理念。
但是,根据具体奖励办法规定,以套取资金、牟取利益为目的,采取不正当手段编造违法事实进行举报的,将不给予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