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配合营造美丽家园

阳和新区整合多方力量加大保洁力度

洒水车清洗作业

大街小巷干净了、道路扬尘现象少了、空气质量良好了……去年以来,全市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以克论净,深度保洁”试点工作,家园环境变美了,群众参与“管家”活动热情高了,进一步擦亮了我市“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名片。

近日,记者从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了解到,正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整合城管、环卫、商家、住户等单位和个人的力量,加大智能化、机械化清扫保洁力度,实现“人机”配合,优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

“人工+机械”精细化环卫保洁

据了解,目前我市大力推行机械化保洁、精细化管理及量化考评的经验做法,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对此,市市容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路面加强机械化作业,但“扫把”不能丢,不是一味投入环卫设备,更不能理解为以“机械”代替“人工”清扫保洁,结合市区道路情况,制定出“人工+机械”相结合的作业模式。

记者走访发现,四城区及柳东、阳和新区都不同程度加大了机械化保洁力度,并结合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快速处置环境卫生突发问题。

其中,早在1998年,我市按相关政策,市环卫处成立了“市环星化学清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即“阳和环卫”,成为我市第一批环卫服务市场化运作试点。2011年以来,该公司承接阳和新区的环卫服务,其中大多数一线环卫工都是附近村民。

如今,他们操作各类环卫设备清洁家园。

阳和环卫相关负责人表示,刚开始,路面保洁效率和质量较差,员工对环卫工作积极性也不高。后来,与员工加强交流、沟通,既有利于发现问题,也有助于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找个别员工谈话、去困难员工家里慰问等多种形式,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确保队伍的稳定,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强化环卫服务意识。

下一步将改进并增加环卫设施设备,推进垃圾中转站改造,以提升优化垃圾转运模式。

调动多方力量营造“家园之美”

有人说:“我的城市我的家,市容环境靠大家!”市容主管部门加大机械化投入,加强精细化保洁的同时,也得到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从阳和工业新区管委会了解到,解决原来市容环卫存在的“老大难”问题,还得从“人”的方面入手。首先,得安抚并吸纳原来的环卫工人,这部分工人大多为附近的村民,需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这也得到市环卫处、阳和新区相关部门、企业及商家的支持。其次,通过高标准的环卫保洁服务,逐步赢得了辖区门面业主、居民的理解。

阳和环卫工自行出资购买电动三轮车,用于清运垃圾。环卫工陈桂莲表示,环卫车通过各项补贴早已收回成本,车辆还属于个人资产,工作效率还与经济利益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保洁的积极性。

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各城区环卫所仍然存在环卫工“老龄化”等诸多问题。改善环卫工作环境、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升级改进传统的环卫作业模式势在必行,这也是全市推进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