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大街上,行人时常会碰到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地钉,有拆除公交站牌留下的,有拆除路灯、信号灯留下的,也有撤除广告牌留下的。这些地钉或三五厘米长,或十余厘米长,看似不起眼,却总如地刺一般,一不小心便会“扎”伤行人。这类事件屡见不鲜。今年以来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受理来自市容巡查员、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柳州是我家”微信公众号、媒体曝光等渠道的关于地钉、残桩、坑洞的投诉案件就达502件。
10月25日16时左右,市容巡查员小黄在北部生态新区翠湖路和长安路上巡查时发现人行道上突然多出了好几处地钉,每一处约有四颗,初步判断应该是拆除果皮箱后遗留的。于是,他使用“城管通”将问题上报至市数管平台,平台受理、立案后,将案件转派至市执法局北部生态新区分局。两日后,处置单位组织施工人员以有氧切割的方式,成功将新区主次干道上的8处地钉切除,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些钉子之前是用来固定铁皮垃圾桶底座的,后来垃圾桶没了,但钉子一直没人清除。”路过的市民王先生表示。笔者走访市区发现,类似这些被遗忘的地钉来自多种设施,有固定垃圾桶的、路灯杆的、隔离桩的、交通信号灯柱的、广告招牌柱的,还有一些是商家临时搭建设施遗留的。这些地上“长出”的钉子白天还有可能看清楚,但是到了晚上光线不足时,过路的行人就很容易被绊倒受伤了。
在此笔者呼吁施工部门及管理部门能多一份责任心,在拆除或移走相关设施的同时,能将遗留的地钉一并移除,不要留下安全隐患。(通讯员 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