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奇社区热心居民与工作人员在清理干净的空地上种树。
自“飓风行动”开展以来,我市违建存量骤减。拆除违建大快人心,可违建在城市留下的“伤疤”却揪着“城管人”的心。市城管部门在大步迈开拆违脚步的同时,也不断前瞻性地探索“除疤”方法,由此,“无违建社区”与“以拆带建”相结合的模式应运而生。
据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人介绍,将“以拆带建”的模式融入“无违建社区”的过程中,在拆除违法建设的同时,及时清运垃圾、做好绿化,对拆后的土地进行有效合理利用,让居民看到拆违后新的变化,不仅防止违法建设死灰复燃,更能调动居民监督的积极性,让违建无处可藏。
近日,记者来到柳北区长塘镇威奇社区(该社区隶属长塘镇政府所辖并无街道)发现,铺在拆违留下的“伤疤”上的并不是一块黑布,而是遍地的绿化与清香的花朵。“这块空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拆除之前的违建后空地上就堆满垃圾,通过柳北区执法队员的引导,我们在清理垃圾后,将空地进行了绿化,在上面种上了90多棵紫荆树,居民纷纷表示,创建‘无违建社区’后,环境更加优美了,空气也更加清新了。”威奇社区黄书记指着威奇小区15栋前的空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创建“无违建社区”过程中,为增强居民们控违禁违的意识,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威奇社区设置了宣传栏,同时印发了1500余份宣传资料并入户分发,把“无违建社区”创建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关政策和措施向居民说清楚。
同时,威奇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整个社区被划分为7个网格,14名网格人员定岗、定点、定责,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社区工作人员利用每周下网格之机,巡查网格内违法建设,做到管理无死角,违建无遗漏。
黄某在威奇化工生活小区内开了一家米粉店,由于店面空间狭小,他“盯”上了店面外的空地。为了多摆上几张桌子,黄先生在地上立起柱子,搭上钢架,铺上篷布,搭建了一个长10米、宽5米的简易棚。但黄某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飓风行动”的开展,住宅小区内的乱搭乱盖,也是执法部门依法查处的对象,其所搭建的简易棚,被居民拨打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19进行投诉。
为此,城管执法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按照“上门说服、耐心引导、争取自拆、积极帮拆”的原则,先后4次上门做黄某的思想工作,让其明白查处和拆除违法建设是大势所趋,使其理解创建“无违建社区”的必要性,最终争取到黄某的理解和配合,顺利将其所违建的简易棚拆除。
“从威奇社区创建无违建社区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对违法建设的拆除当然重要,但巡查防控也不可或缺。通过威奇社区内的对违法建设实行查控与拆除与‘除疤’并重的典型,我们将逐渐形成违法建设防控和治理长效机制,使‘无违建社区’创建工作实至名归,让拆违不留‘疤痕’。”柳北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