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管下泥头车仍触“高压线”

1日起,交警 、城管严管重罚建筑垃圾运输车辆,首日查违10余起

重点查处“黑车”拉土方,市民举报有奖励;同时规范行业,根治“顽疾”

“工地泥头车来来往往,附近居民整天‘吃土’。”近日,有市民致电晚报反映,位于柳州高中附近的工地车辆经过时尘土飞扬,附近居民叫苦不迭。而从1日开始,城管、交警部门对不按密闭标准进行运输以及违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为何泥头车超限、超载运输引起撒漏的“顽疾”难以根治?“严管”首日情况怎样?记者进行多方走访调查。

走访:进出口地面未硬化,路面扬尘大

晴天,过往行人灰头土脸;雨天,来往车辆沾满泥浆,这是泥头车撒漏或车轮带泥的“后遗症”。当天上午,记者在高新五路附近工地看到,几辆混凝土搅拌车频繁进出工地,工地门口有工人对车辆轮胎进行冲洗,现场未发现拉土方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

记者经过高新四路 、五路发现,原本平坦的水泥路已被尘土覆盖,车辆经过时,车后就卷起“沙尘暴”。附近小区居民楼的门窗都沾满了灰尘,路边的树木也覆盖尘土,沿街停车的轿车顶沉积有泥粉。“这条路灰好大的,我每天回到家里都要洗脸。”几名路过的学生告诉记者,经过扬尘最严重的工地出口时他们都是憋气跑过去的。

而在双拥路上大型运输车辆来往频繁,偶尔有拉土方农用车飞驰而过。负责该路段保洁的环卫工人黄振红说,平时经常有运土方 、石渣的车辆趁夜间作业,它们“多拉快跑”容易引起撒漏,不及时清理就会造成扬尘满天飞,特别是转弯处最容易掉土渣。记者沿路走访该路段3个工地发现,尽管泥头车进出不频繁,但工地门口路面未硬化 、未设车轮冲洗设备。

随后,记者走访了东环大道 、河东路 、桂中大道 、静兰路等路段,在桂柳路一开挖道路施工现场,有3辆密闭运输车辆,其中一辆满载黄泥已经顶在车厢盖板。记者立即向市城管执法局反映该情况。

查违:定点、动态监管10多起违章

7月1日,两部门开始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不按规定密闭的行为进行整治,第一次发现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继续营运;第二次发现的,市市容局将停止对该车辆办理建筑垃圾运输准运证,交警部门将收回禁行路段通行证,同时责令该运输车辆所属公司进行停业整顿7天。“严管”首日情况如何?上午11点多,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大队执法人员到桂柳路检查发现,现场有3辆密闭运输车,一辆未能提供准运证,另外一辆装载黄泥过高,执法人员立即叫停施工,并要求车主整改后才能上路运输。

此外,城管执法人员当天分3组,动态巡查柳石路 、柳北 、河东片等路段及其工地,对撒漏 、车轮带泥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及下发整改通知8起。

下午4点多,执法人员在高新三路一工地发现,“鸿润运输”公司的六七辆密闭车正在拉土方,但其准运证已过期,执法人员立即叫停,并要求其清理路面 、补办手续后才上路。而交警部门则在双拥路 、桂柳路等主要路口定点监控,共查处4起撒漏车辆,并处于相应罚款。其中在双拥路口一辆超限拉土渣车被逮个正着,司机吴先生向记者道出其行业潜规则。

乱象:超限、超载运输行业潜规则

拉土渣的司机吴先生几天来已经第二次被处罚,“就当定期来交‘月票 ’呗!”这次,吴先生是由于超载及未设遮挡篷布被处罚。他表示,准备从香兰大道拉土渣到阳和大道回填,车辆限载13吨,此次估计拉有17吨左右。

“相信大部分司机都不愿意超载,对车辆损耗大,行车还不安全,但没办法。”吴先生表示,“有的老板为了节约运输成本,要求每车超标装载货物,不同意的就得不到这趟活,大把司机抢着做。”一名姓覃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问题出在运输行业的源头和终端。“装得少商家不找你拉,装得多又被处罚,难以有标准运输定价,不少司机只能博侥幸顶风作业,这是行业的潜规则。”

良方:规范行业,严打“黑车”运输

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违规超载现象普遍,密而不闭导致沿途撒漏严重,如何根治此城市“顽疾”呢?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分两步走:一是联合住建等部门“堵”源头,施工工地进出口地面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有车辆冲洗设施(包括冲洗平台 、冲洗设备 、排水沟 、沉淀池等),出入口须配备专门的清洗人员。

二是与交警等部门加强路面监管,重点打击无准运证的“黑车”“山寨车”。此类车辆大多趁夜间偷运 、偷排,造成路面污染严重甚至交通事故,已增派人手加大夜间监管。目前我市有12家共286辆密闭化建筑垃圾运输车,下一步将成立行业协会,对运输定价等事项进行规范管理,还要求其在8月20日前,统一车辆标志 、带证上路,并在车辆侧面设置密封胶等措施。

另外,市民凡发现有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有撒漏 、车轮带泥污染城市道路等违章现象,可实名举报,采用录像或拍照片的方式向管辖城管执法局进行举报。经核查举报属实的,由市密闭办对举报人按每起给予200元现金奖励。

来源:柳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