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子队”扎堆市场口、机动车取代三轮车流动摆卖,还有“正规军”也加入“游击队”,市场内外呈“冰火两重天”的现状。这不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社会公平,还随之带来交通、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昨天,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市场周边占道经营乱象依然严重。而从今日开始,多部门将联合整治马路市场。
“0租金”摊位成了香饽饽
“新鲜老树果 ,三元两斤...”吆喝声此起彼伏。甘蔗、柚子、鱼摊等扎堆桂中市场口及周边路段。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体育路、高新南路等区域,整齐摆放有10多辆“高顶篷”,车厢内存放水果,后门一打开就成了水果摊。
“刚刚才赶走,一转眼又回来了,这边走了那边又出来。”城管执法车辆来来回回,城管队员也表示无奈。对此,桂中市场内的业主叫苦不迭,每月不光得支付数千元租金,货物还卖不出去,有的业主“扛不住”,纷纷从市场出外加入流动摊。
同样,记者在雅儒新街市外的马路上看到,四五个水果摊摆上马路。过往的路人有的停车挑选水果、有的嫌摊点堵路。“车子上路摆卖让交通秩序、环境卫生脏乱差啊!相关部门得好好管一下了,都乱成什么样了!”而在胜利农贸商城附近,原来200多个摊点的马路市场已不见踪影。记者发现,干休所巷道沿路张贴“严禁乱摆卖的通知”,执法车辆来回巡查。
居民王先生表示,原来的路边摊把公交车都堵在外面,被迫停开,消防等救援车辆也无法驶入,近段时间执法部门加强监管,路面就好点。
随后,记者走访东环、河西等市场周边了解到,马路市场租金为零,加上方便购物,路边“摊位”成了香饽饽,生意源源不断。
马路市场群众看法不一
记者走访四城区市场周边发现,流动商贩大多来自周边县份,有的自产自销水果,有的则是果贩子。新型流动摆卖为何愈演愈烈呢?从柳城开车来的果贩小刘说,拆掉“高顶篷”后面的座位,可以装3000斤重的橘子,拉过来卖1.5元/斤。“这些都是自家种的水果,除开种植成本、运费等费用,可以赚到5毛钱左右/斤,一来一回净赚1500元,当天卖不完的就存放在朋友家里。”对此,市民王先生认为,马路市场的形成有很多原因,相关部门应该严厉打击“投机商”,引导自产自销、以此谋生的商贩进市场规范经营。
家住胜利小区的苏女士说,流动摆卖带来的交通、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不容忽视,大家都自觉到市场购物,马路市场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而对于一些未设置市场的区域,就应该规范流动摊,在规定的时间、区域经营。
多部门长效管理路边摊
15日,市领导要求由市五项整治办牵头,各城区(含新区)及相关主管部门成立专项整治马路市场小组,从18日开始整治全市范围乱摆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明确了各部门的“角色”,对“高顶篷”等机动车流动摆卖,工商、城管、交警、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严抓共管;商务、规划部门合理布局市场,引导商贩进市 场规范经营;卫生、食药部门加强监管,防止问题食品流向餐桌。另外,黄村、青云、育才路、天山路等13个大规模的马路市场,有望被升级改造后的集贸市场“收编”。
市五项整治办负责人认为,创卫”期间市容市貌整洁、亮丽。说明马路市场并不是管不好,良好的生活环境应该白天晚上一个样、检查不检查一个样。此外,市民可以通过举报或投诉方式,共同参与把生活环境管理得更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