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执法才能遏制“码街”乱象

制定系列整治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鱼峰公园周边的马路市场乱象,一直以来都是相关执法部门的“心病”。从6月30日起 ,本报曾以《“瞌睡”打不得“过场”走不得》《将整治鱼峰公园周边》《重兵遏制“鱼峰码街”》为题进行了报道。7月以来,城管、公安、文体等部门联合执法,每天从早上8:30到晚上11:00,出动执法人员近百人次,对这条被群众戏称为“码街”的路段采取无间歇式的守点巡查,目前鱼峰公园周边的乱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码街”乱象的由来

据了解,2006年之前在岩村路西段已存在庞大的“六合彩”资料批发市场。之后岩村路西段的“六合彩”资料流动买卖从岩村路口蔓延至屏山大道西段的中国银行门前。到了2008年,马鞍山公园改造完成后,“六合彩”资料流动买卖的市场从岩村路口扩大至马鞍山公园公交车站(光明路口对面)。

由于“六合彩”资料买卖加之鱼峰公园景点效应人流量倍增,因此也吸引了很多日杂、药物、食品的小摊贩,看准了“商机”在此违章占道摆卖。

多次整治为何难奏效

2010年以来,相关部门每年都开展多次对“码街”的集中整治,但由于贩卖“六合彩”资料的成本低廉,并且缺乏强有力惩治买卖“六合彩”“码头”等相关人员的法律措施,导致“码街”乱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日常管理难度大,执法人员屡遭暴力抗法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据鱼峰区城管执法人员介绍,违章摆卖摊点经常和执法人员“打游击”,经常是在巡查第二遍时发现,很多刚才被劝离的占道经营者又陆续回到原地点,很多时候执法队员在“码街”的一端劝导教育整改违章行为时,“码街”的另一端又开始出现违章占道摆卖的现象,几乎天天如此。而且该路段上大大小小的暴力抗法事件不时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在“码街”遭暴力抗法受伤的城管队员就有20多人。

目前,相关部门针对“码街”的特点,已制定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将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力争彻底除掉“码街”这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