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3日起,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组织执法人员对柳江市区河段的“僵尸船”展开调查。这些“僵尸船”来自哪?对柳江造成什么影响?如何处置这些“僵尸船”?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和调查。
1调查:“僵尸船”种类多有隐患
来自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柳江市区河段“僵尸船”共有21艘,主要集中在白露码头、白露大桥下游等多个区域,包括货船、采砂船、无证船舶(含船舶检验证书过期船舶、报废船舶)等(见上图)。
谈及多数船只停泊不动的原因,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一名姓刘的执法人员说:“水上执法部门重拳治理内河船运,许多非法卸砂点被取缔,越来越多的砂石运输船只好被闲置在岸边。这些船只长期无人维护和使用,船舶检验证书也早已过期。”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一名姓谢的执法人员说:“这些‘僵尸船’长期无人维护和使用,船体大部分锈迹斑斑,甲板上垃圾遍地,存在安全、污染等方面的隐患。”
“一旦发生大的潮汛,‘僵尸船’的整个船体有可能会走锚、漂移,严重影响辖区航道安全,还会对桥梁设施造成损坏。若船油泄漏,会对停留的水域生态环境带来污染。”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一名负责人表示,针对“僵尸船”调查情况,执法部门登记建档,拍照留存。对于那些现场找不到船主或者守船人的,执法人员记下船号,开具调查通知书。下一步将要求这些“僵尸船”所属人自行处置。对那些不自行处置的“僵尸船”,执法部门将采取措施整治。
2背后:折射出治理更精细化
“执法部门调查柳江市区河段‘僵尸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治理柳江水域的全覆盖和‘零遗漏’。”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巩固和持续改善柳江水域的生态环境,我市一直在行动:坚决取缔河堤露天“烧烤场”;全面整治柳江沿岸乱搭、乱盖、乱种的现象;清理无证捕捞的渔船,严打电鱼、炸鱼等行为,实现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无排污口、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网箱养殖;禁止大量漂浮垃圾和疯长野生水葫芦流入管理水域,堵塞河道,污染水体;清理柳江中的动物尸体及内脏;开展增殖放流行动,涵养水源;坚决关停污染柳江水域企业……
这名负责人说,通过这些治理行动,使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持续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强柳江的污染防治和水域保洁,建立护理柳江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柳江之水常清。
此外,我市还将柳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列入立法预备项目,以立法的形式来保护柳江的生态环境,让水环境滋养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