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生威 “严”护美

——透过近期首例因污染环境被判刑案件探寻我市治“家”方略

被喻为“长牙齿”、有“史上最严”之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我市对违反环保法行为坚决实行“零容忍”。例如我市首例因污染环境被判刑案件:被告人朱某某等人开厂,镉排放浓度是允许排放浓度的6-8倍,厂内非法处理危险废物100余吨,严重污染环境,11月30日,朱某某等人被鱼峰区法院判刑。透过这起案件的背后,可以感知我市治“家”管“家”的方略和路径。

方略一:依法治市治出好秩序

城市治理需要依法、依规、依标而行。依法治市,“管”更有底气;依规治市,“管”更有硬气;依标治市,“管”更加气顺。

——龙城治“家”理念记

“依法治市才能把城市秩序理顺得更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说,这几年,无论是严打“两违”“风暴行动”,还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无论是开展清理整治违法建设“百日大会战”行动,还是开展市容市貌整治“回头看”百日行动,无论是占道摆卖、扬尘治理等一个个专项整治行动,还是市容环境“网格化”管理,我市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柳州市城市容貌标准》等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让法治生根,让铁令生威。“依法治市治出了好秩序、好环境、好风气。”这名负责人认为,如今,股股清新入“家”来,“家”园处处文明在。

这名负责人说,在依法治市的过程中,我市非常注重培育“大家庭”中每位成员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自觉为城市之美增光添彩。

一些违建户“自扫门前雪”,纷纷自行拆除违建;因露天烧烤被处罚,90后小伙变身城管义务宣传员,呼吁“大家庭”的每位成员一起爱护市容、保护环境;一些违法设置的当事人自行拆除户外广告牌的行动屡屡上演……守法守规的城市新气象在依法治市和依德治市的双管齐下中形成。

“街道更漂亮了、小区更干净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生活更舒适了……”柳北区北雀路十六区的居民感受到了依法治市带来的新变化,说出了“大家庭”每位成员的满满获得感。

方略二:最严治理治出好家园

把严的整治、严的要求、严的处罚贯之于城市治理全过程。只有“严”起来,才不会被其他方面所扰所缠所惑所阻,才不会让一些“城市病”卷土重来。

——龙城治“家”理念记

市城市管理执法支队在扬尘治理中有了这样的体会:当头的“严”字融入到扬尘治理的各环节、全方面,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不仅严在平常、严在细节,更严在长效,不仅严在始端、严在过程,更严在结果。

“最严治理体现在城市治理各个方面。”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举例说,柳南区一居民因拒缴生活垃圾处置费,结果领到了全市首张拒缴生活垃圾处置费的处罚通知单;今年8月组织人员对四城区及柳东新区、阳和工业新区和原柳铁辖区开展“以克论净、深度清洁”试点道路各抽检一条道路的活动,首次以“天平称重”地面浮尘的方式,对城市道路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现场检测;东环大道的一处施工工地施工的废水泥浆乱排、废弃物乱堆乱放、围栏设置不完善,城管部门按《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最高上限,首次对违规施工工地开出罚单……这一系列最严治理后,“家”变得更加清新更加洁净。

“我市将通过依法治市和最严治市的刮骨式治理,让整座城都干净起来,都美丽起来!”这名负责人表示,以“法+严”的促动来实现对城市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