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0个流动摊点如何规范管理?

柳北区率先在三、四级道路拟设置18个便民疏导点,目前已开放4个

市民光顾便民疏导点

市民使用公平秤

民意调查情况

乱摆乱卖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如何兼顾解决商贩谋生手段与市民购物需求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从群众利益问题出发,结合“人民城管、城管为民”的理念,对占道经营现象采取区别对待、疏堵结合的“服务+管理”措施,各城区(新区)政府(管委会)可合理选择不影响交通及市容环境的三、四级道路设置临时摆卖摊区(详见晚报12月6日2版报道)。该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解到,柳北区有近700个流动摊点,该辖区在全市率先在规定道路设置18个便民疏导点,目前已开放4个。

摊位统一标准 严禁超范围经营

水果、蔬菜、服装、家用百货等流动摊点大多扎堆小区、市场周边及主要道路,在人口密集区摆卖,造成交通拥堵、环境卫生差的问题。这也是市民投诉的焦点问题。12月6日中午,记者在桂景湾小区附近看到,81个蓝色遮阳棚统一设置在白线内,呈两排直接排列,中间留有通道,水果、蔬菜、干货等摊点整齐摆放,一些前来购物的市民把果皮丢进摊点旁的垃圾桶。另外,在摊点旁的“便民疏导点”旁摆放着一台公平秤。

家住附近的黄女士表示,自家离菜市比较远,所以大多时候选择在附近采购物品。过去,这里的摊点呈无序状态,造成地面垃圾随处可见,还影响市民通行;如今,几十个摊点统一规范摆卖,既方便了附近居民购物,又解决了摊主的生计问题。随后,记者采访5名附近居民,他们表示,希望“便民疏导点”真正能便民、利民、规范、有序。

据了解,从今年8月开始,柳北区从辖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城市管理指导思想,本着不影响交通、市容和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探索对占道经营现象采取区别对待、疏堵结合的“服务+管理”措施,引导就近零散、无序的流动摊点集中经营。

截至12月初,柳北区在辖区三、四级道路拟设置了18个便民疏导点,目前按时间、地点、摊位数、经营类别等条件限制,已开放四个疏导点:三中路西段八卦岭巷、北雀路西三巷、桂景湾路水天一洲、香兰路志诚屯一队。

“大数据”分析 摊主“凭证”入场

目前,柳北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拟定在辖区范围内设置流动摊点临时疏导试点。7日,记者整理市民、网友针对“便民疏导点”提出的一些观点和问题,采访了柳北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

记者:为何设置便民疏导点?其选址如何考虑人性化、合理化问题?

城管:便民疏导点的性质为“公益化”而非“市场化”,由相关部门配置基础设施,摊主按规定自主规范经营,兼顾解决部分商贩谋生手段与市民购物需求的问题,这也是探索并打造“服务型”城管的举措。

对于便民疏导点的选址问题,根据附近居民的民意调查结果决定。首先,执法人员通过流动摊点“大数据”分析,柳北区目前有正规市场26个,而该辖区市场周边尚有不等数量的流动摊点约671个(此数量为变量)。其次,执法人员对流动摊主的居住地、家庭情况、经营物品、违章记录等信息进行分别建档,由摊主按相关规定在三、四级道路申请疏导点,并通过“民意调查”由大多数居民同意定点。

对此,记者查阅调查问卷中发现,在受访的120名市民中,有92%认为有必要设置便民疏导点规范管理。

记者:便民疏导点有什么条件限制及规定?

城管:一、二级道路为禁设区,禁设区内禁止设置任何临时流动摊点疏导试点;利用道路设置时,设置在道路一侧且不得占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盲道;利用街巷一侧不影响通行的合适位置,距禁设区巷口30米以上,距控制区巷口10米以上;利用在住宅小区内及小区周边设置时,应当征得周边居民(物业管理公司或业主委员会)的同意,在不影响通行的合适位置设置。

此外,利用在幼儿园、学校周边设置时,须距校门口300米以上,且不能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期设置;利用在开放式厕所、污水池、垃圾场(站)等周边设置时,须距污染源直线距离30米以上;农贸市场周边500米以内不得设置蔬菜类临时疏导点。

记者:便民疏导点可经营哪些商品?相关部门如何监管?

城管:临时便民疏导点根据周边环境及需求,可分为:修(配)锁、修自行车、修鞋、擦鞋、缝纫、磨刀、手机贴膜等;排档小吃类(早餐、夜市);熟食、炒货类(包括卤制品等);小百货、花卉类;水果、蔬菜类(包括季节性瓜果);原则上严禁禽畜、水产、生肉、屠宰等品种进驻经营。经营的商品由城区协调食药、工商、环保、城管、环卫、街道等部门共同监管,这些部门负责检查商品质量,以及按规定时间开市、闭市的水果、修理、烧烤小吃等临时性摊点集中经营场所。

记者:进入便民疏导点要具备什么条件?

城管:进入临时便民疏导点的经营人员,是本辖区现有困难群体(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五保户、低保户和外来务工困难人员等),以及在柳高校勤工俭学的学生。具体要求有:本市困难群体,由本人向社区申请,社区经筛选后向街道办推荐,由街道办与城区共同确定进临时疏导点人员并备案公示;外来务工人员,须持有本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暂住证明和原籍乡(镇)级机构签发的特困证明等。此外,临时疏导点由“自管小组”自治管理及执法部门监督,并对经营时间进行明文规定。

在桂景湾路水天一洲的疏导点,记者采访到今年54岁的摊主莫玲华。她说,自己为了生计摆摊有22年时间了,目前还得供孩子上大学,赡养老人。“以前只要城管一来,我们就跑,如今可以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区域规范经营,感谢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

记者:摊点“入场”是否有能进能出机制?

城管:平时,便民疏导点由各摊主通过投票推选的“自管组长”负责日常管理,而相应的职能部门对违章现象进行监管。依据《柳北区便民疏导点管理规定》相关规定,摊主不得在经营场地和装具上乱贴乱挂;不得大声叫卖或使用音响招揽顾客;不得乱接乱牵电源线,确保用电用火安全等。 入场摊点经营者不得将入场资格出售、转让给他人经营使用。对于违反上述规定者,第一次警告,两次以上取消其进入便民疏导点的经营资格,收回《临时摊位准入证》,且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准入。

对此,记者采访得知,在桂景湾路水天一洲的疏导点,曾担任村支书职务的赖道光和2名管理人员佩戴工作证,负责场地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城管部门对“自管小组”年终考评、民主测评、量化打分,对于管理不到位的管理员将给予调换。

市民对临时便民疏导点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可登录柳州1号APP“城管在线”或柳州新闻龙城论坛发表观点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