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飘 百姓开怀笑

——我市以扬尘治理为抓手强化城市管理营造宜居环境综述

 扬尘治理换来蓝天白云。

冲洗运输车辆车轮已成施工工地的常态做法。

来自市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6月,市区空气质量日均值达优良级别的天数为152天,优良率为84.4%。尤其是6月15日到7月6日,空气质量连续22天达到“优”,打破我市自2012年有监测历史以来最长连“优”11天的纪录(2015年7月22日至8月1日)。柳州的上空持续呈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百姓的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市大力开展扬尘治理,营造出了持续的“柳州蓝”,“柳州蓝”也增强了我市开展扬尘治理的决心和信心。

“把严的整治、严的要求、严的处罚贯之于扬尘治理的全过程。”

——“三个严”让“家”更清新

“扬尘治理务必从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严”字融入到扬尘治理的各环节、全方位,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

不仅严在平常、严在细节,更严在长效,不仅严在始端、严在过程,更严在结果。严厉打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肃查处……严的“亮剑行动”荡涤了“山清水秀地干净”这张城市名片上的灰尘,使名片更加光彩夺目。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一名负责人说,在扬尘治理中,城管部门推出“三严方案”(严禁、严防、严控),用“三个严”给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戴上“紧箍咒”,用“三个严”给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编织“带电的高压线”,越线者必将受到严厉惩罚。“三严方案”有效抑制道路扬尘污染,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让“家”更清新、更洁净。如今,生活在“家”里的成员走在干净的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其乐融融。

我市以开展扬尘治理“百日大会战”为抓手,开启“全天候整治模式”,采取联合执法、错时执法等方式,对施工车辆轮胎带泥、滴撒漏污染城市道路、不冲洗车轮、随意倾倒、建筑工地道路未硬化、堆土未覆盖、出入口保洁不到位的;对施工工地施工废水及泥浆流出场外、浸漫路面和堵塞管道的;对运输散装物料、渣土车运输过程中未采取严实密闭措施的等扬尘污染现象严管重罚,效果明显。截至6月28日,支队累计查处扬尘类案件469件,实现了对施工工地和施工车辆污染城市环境的有效治理,最终让我市道路分黑白、黄土不见天、栅栏现本色、花木露真容。

据市环保部门的监测,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空气四项主要污染物中,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与去年持平;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下降4.3、12.0、17.9个百分点。

“扬尘治理重在建章立制,建章立制促进扬尘治理更深入。”

——“四机制”助“家”更清洁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在扬尘治理中,我市形成了四个“+机制”治理的“柳州模式”,率先走出了一条独具柳州特色的治理之路。四个“+机制”即“定点+路面”的巡查巡逻机制、“横向+纵向”的联动查处机制、“科技+全民”的监督监控机制、“通报+考核”的督办督查机制。

这名负责人介绍,支队强化队伍建设,专门成立一线执法行动领导机构,下设10个执法行动小组,在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实施不间断的巡查和守点。通过取消节假日、三班轮岗、夜间加班等方式,早班巡查从原来的8时提前到6时30分,夜间巡查推迟到凌晨2时,“定点+路面”的巡查巡逻机制确保了扬尘治理无盲区、无死角、无缝隙。

扬尘治理由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这个“中枢作战系统”统一指挥,各部门联动作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查处机制。

在查处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首次对施工工地违规行为开出了罚单:城中区东环大道某施工工地的一些乱象未整改,受到行政处罚;高新二路一施工工地因施工机具、材料未摆放整齐被行政处罚。加大对“三车”(渣土运输车、散装运料车、预拌混凝土运输车)、施工工地等查处力度,今年上半年查处未严实密封车辆132台次,查处施工工地扬尘类案件440件。

在扬尘治理中,我市建立视频监控平台,充分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天网探头等科技手段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进行监控和辅助执法。利用网上办案系统,建立运输车辆管控体系,把运输车辆的违法案件录入系统,查询运输车辆违法记录,用高科技手段管控建筑垃圾运输企业。打造“全民城管”模式,发动“群众眼”展开全面监控。“科技+全民”的监督监控机制使扬尘问题无处藏身。

我市加强对扬尘治理案件的督办督查,建立扬尘治理通报机制,将扬尘治理纳入考核指标体系。“通报+考核”的督办督查机制使治理更彻底、更有效。

“织就严密治理网,抓源头,啃““硬骨头”,治标又治本。”

——“五治理”促“家”更清爽

“扬尘治理并不是见子打子,而是‘刮骨式’治理。”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一名负责人说,从“柳州实践”来看,走的是“五治理”之路,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治理。

这名负责人说,“系统治理”就是对扬尘问题进行由外到内、由表到里的整套治理。“依法治理”就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扬尘问题严管重罚。比如,今年1月1日起实施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施工工地未设置硬质密闭围挡,或者未采取覆盖、分段作业、择时施工、洒水抑尘、冲洗地面和车辆等有效防尘降尘措施的;建筑土方、工程渣土、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或者未采用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工整治。“综合治理”就是对“扬尘病”进行综合把脉、综合问诊。“源头治理”就是从源头治理建筑工地渣土运输滴撒漏和扬尘问题,在全区率先推行使用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采取“以新车置换老车资质”的模式,淘汰老式渣土运输车。“全面治理”就是对扬尘问题开展地毯式的、全覆盖的治理,做到以点带面,面面俱到。

这名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创新治理理念,持续不断地推进“五治理”,建立健全扬尘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地持久干净、天持续湛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