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把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飓风行动”当成一场攻坚战,执法人员在工作时注重释之以法、晓之以理,通过动员违建者自行拆除违法建设,让其损失减少到最低。
火速出击,取证锁定违建物
一年前,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接到群众投诉,在柳北区长塘镇黄土村白虎岭旁,距离湘桂高铁线不到30米的地方,有一个面积达数千平方米的钢架棚,涉嫌违法建设。“面积如此大的一个钢架棚,建在距离高铁线不到30米的地方,有没有办相关审批手续?会不会对高铁行车安全有影响?”
接到投诉并了解情况后,执法人员立即携带无人机、激光测距仪等装备,登上执法车向“事发地”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后,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又用激光测距仪进行定点照射,确定该涉嫌违建的钢架棚长200米、宽30米,面积达6000平方米。后经执法人员进一步了解,该钢架棚主要是作为板材加工的厂房,棚内各种物料堆积如山。25米外就是高铁线,每隔几分钟就有一列高铁列车快速驶过。
执法人员随即立案调查,从规划部门查实该钢架棚未办有审批手续,属于“黑户”,依法应予以拆除。尽管多次通知违建当事人自行拆除,但其存在侥幸心理,一拖再拖。
释法晓理,人性执法顺利拆违
9月18日上午,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200多名执法人员在公安的配合下,出动两台勾机进入“战场”。“阿弟,我搭建这个钢架棚是用来加工板材的,是发展经济啵,可以不拆咩?”面对“轰隆隆”驶来的勾机,板材加工厂的管理人刘某企图以“发展经济”为由动摇执法人员拆除违建的决心。
“刘老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搭建钢架棚做厂房,该办的手续还是要办,查处违法建设和发展经济并不是对立的,希望你能理解。”执法人员释之以法、晓之以理,不予让步。刘某说,当初搭建钢架棚花了十多万元,如果使用勾机强制拆除的话,很多材料都无法使用。他提出,能否给出一个期限让其自行拆除。经过“谈判”,本着人性化执法,执法人员同意了刘某的要求。最终,刘某在执法人员的见证下,写下了限期拆除《承诺书》:“本公司在黄土村白虎岭所建的钢架棚,属违法建设。现承诺在2017年10月30日前自行拆除完毕,逾期未拆除,由执法局强制执行。”
据柳北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在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飓风行动”攻坚战中,注重采取“心理战”和“攻心术”,使一次次拆违行动得以顺利进行。释法晓理,既能让当事人配合执法,又能降低当事人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