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路人行道施工现场
中山西路开挖的道路还未填平
当前,道路被野蛮开挖、无证开挖的现象已成为城市一大顽疾,不但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还影响到各种地下管线安全,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两会”期间,道路开挖问题引起了代表和委员的热议。
各种原因,道路多次被开挖
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多家单位“各自为政”,导致道路被开挖的问题不断。2016年以来,我市城区多条道路出现开挖,引发民众对出行的担忧,道路建设质量和监管成了广大民众热议的话题。
记者了解到,2016年,市城市管理服务热线12319平台共受理道路开挖投诉3351件。而政府热线12345的统计数据显示,相关投诉同样居高不下,仅2016年下半年接到各类道路开挖投诉超过600件。投诉主要涉及无证开挖、开挖未回填、开挖过程中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开挖破坏其他管线及开挖施工噪音扰民等方面。
地下管线是城市“血脉”,包括供水、燃气、照明、电力、通信等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沟)及其附属设施。由于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如果随意施工、开挖,会给城市交通和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便和安全隐患。规范地下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确保城市“血脉”脉络清晰,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管线建设单位众多,各管线单位由于受到建设计划、资金、建设时序等因素的制约,往往无法与道路同步实施,而道路建设也不可能因某一条或几条管线不能同步埋设而搁置,于是出现了管线未能与道路建设改造同步进行的现象。同时也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原有道路下的地下管线状况已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和现代生活的要求,需要适时改造,这时只能进行道路的开挖。再者还有违法建设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一些未经有关部门许可擅自开挖马路的建设,也导致了道路被无序、野蛮、重复地开挖。
加强联动,治理道路乱开挖现象
记者走访发现,市区一些道路上的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开挖后没有完全恢复的痕迹。在斜阳路,人行道不仅被开挖,施工人员还在上面堆放了沙子等材料,市民通行极不方便。而路面放置的隔离挡板,使得道路变得狭窄,过往车辆不得不小心通过。在中山西路,路边被开挖的部分没有得到及时复原,路上原本平整的停车位变得坑坑洼洼、高低不平。
“希望有关部门或者单位在开挖后能及时回填,方便居民出行。”市人大代表计素菊建议,相关部门在施工时应该相互联动,并且在施工后应及时回填,处理好后续问题。
“市政设施遭到破坏,特别是道路存在一些被违章开挖的现象,既影响城市形象,又影响市民正常出行。为确保市政设施完好,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投入人力物力,组建了市政巡视大队,加强对市政设施的巡视,在发现此类情况后,马上进行制止,并及时与执法部门反映沟通,由他们按照有关规定对责任方进行处罚,遏制违章开挖现象。”市政协委员、市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处副主任李升说,目前巡视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比如一些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个人或单位,都是突击式或夜间开挖,与设施管养单位和执法部门玩“躲猫猫”,导致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和现场取证,极大增加了管理难度。
李升委员建议,要有效遏制违章开挖城市道路行为,首先应加强源头的管理,“道路开挖很多时候是因为地下管线的铺设,市执法部门查处该类案件时应重点从开挖需求源头上进行调查,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李升说,虽然现在相关部门已有了联动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实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确保市政设施的完好,让广大市民出行更加安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