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现场录像取证
执法人员向店主下达执法文书
先对占道、跨坎经营拍摄视频取证,开具执法文书,第二天再进行处罚。12月12日,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查处海关路和东环大道的跨坎经营现象时,采取“非现场执法”的新工作模式,对违法经营行为事前取证,避免在执法过程中发生冲突。而拒不履行违法处罚的,将由律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老板,你好,你在店外摆放桌椅板凳,违反了城市道路管理规定,请你把物品都收进店里。”“好的好的,没有问题。”12日上午9时许,东环大道峻岭厂附近的一家粉店生意兴隆,摆在店外人行道上的桌子前坐满了吃早餐的食客。一辆城管执法车赶到现场,4名城管队员下车向店主走来。看到城管队员,店主有些忐忑,但让店主意外的是,城管队员并没有采取暂扣措施,而是在现场进行录像、拍照取证后,只开出了相应的执法文书,交代店主第二天持执法文书到相关地点接受处罚。从执法人员赶到现场取证到完成第一份执法文书,整个执法过程不到20分钟,在现场平静的气氛中,执法人员完成了“非现场执法”的前期工作。
城管队员小张说,以往在现场执法查处占道经营特别是采取暂扣措施时,摊主通常反应激烈,时常有阻碍执法的行为发生,而一些食客因兴致受到影响,也会围观起哄,往往会造成执法时的被动局面。“非现场执法”通过录像拍摄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店名等信息,在当事人前来接受处理时,作为违法事实存在的证据出示,并不在现场采取执法行动,因此和当事人的交流沟通都十分顺利。“一切都在法律规范的框架内,违法人员无法抵赖违法事实,我们也达到了执法目的和效果。”
而对于拒不履行违法处罚的,城管部门会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通过向相关律师事务所“购买服务”,聘请律师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由代理律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旦法院作出裁定准予强制执行,拒不执行者将被列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乘坐飞机、高铁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均受限制。同时,受处罚的商家还将被录入涉企信息平台,与企业诚信经营挂钩。
城中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现场执法”模式将城市管理分解成“城管执法”和“律师说法”两个阶段,有效化解执法矛盾,形成有效治理城市管理难题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