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涤蒙在城市名片上的灰尘

——通过“两问两答”看我市对城市道路扬尘的“双管”治理

“扬尘治理不是见子打子,而是刮骨式的治理。”针对市区城市道路扬尘这个老问题,我市正采取源头监管和路面查处双管齐下的精准治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建筑工地管理,有效遏制工程运输车辆不密闭、滴撒漏等不规范行为,有力打击车轮带泥、随意处置建筑垃圾、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等违章行为,荡涤“山清水秀地干净”城市名片上的灰尘,让名片更靓丽。

问:“老问题”怎样从源头解决?

答:“六个方面”戴紧“紧箍咒”!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说,从3月1日起,城管部门将对散装物料车、渣土车运输过程中不密闭,施工车辆滴撒漏、车轮带泥、随意倾倒及未经核准擅自处置建筑垃圾等违法行为,实施严管重罚。目前,正在宣传教育阶段,请制造城市灰尘的那些“黑手”赶紧收敛,不要触碰源头监管和路面查处双管治理的“带电的高压线”。12月31日后,城管部门完善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道路扬尘治理实施长效管理。

“扬尘治理重在精准,力在精准!”这名负责人介绍,在“双管”治理中,城管部门将加强建筑工地、倒土场管理,从“六个方面”给建筑工地、倒土场戴上“紧箍咒”:建筑工地、倒土场进出口必须设置高压冲洗设施,由专人进行管理,凡驶出工地的车辆的轮胎、箱体必须经高压水冲洗干净后方可净车上路,杜绝出工地的车辆污染路面和城市环境,并保持出入口通道及道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的整洁;施工场地、倒土场特别是施工道路要按规定做好硬化施工,保证道路平整、坚实、洁净、无扬尘现象;施工现场应封闭施工,建筑工地周边应设置围墙进行围挡;施工现场内的土头、垃圾、堆土必须采取淋湿、覆盖或种植草皮等措施,禁止土方裸露,有效防止扬尘;清扫施工现场时(特别是路面及场地)应先洒水降尘,然后再进行清扫作业,避免清扫施工现场而引起扬尘污染,工地脚手架、各种防护架及安全网上的建筑尘土、垃圾、废弃物必须及时清洗、整理,保持整洁,并在拆除安全网前应先行淋湿,再行拆除,防止刮风扬尘和工作扬尘;装卸建筑垃圾和易引起扬尘的建筑材料作业时,应采取洒水、喷淋湿式作业和遮蔽或其他除降尘方法,有效控制扬尘。

问:“紧箍咒”如何戴得更紧些?

答:用“黑名单”制度限制入行!

“扬尘治理重在严打,力在严打。我市将严厉查处市区内农用车、小方拖等小型无资质车辆非法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现象,促进新型小型密闭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在全市范围的使用推广。”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人员说,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城市建筑垃圾混入生活垃圾,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城市建筑垃圾;不得擅自设立弃置场受纳建筑垃圾;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单位运输建筑垃圾时,应当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核准文件应当注明装载地点、消纳地点、行驶路线及有效期限;任何单位不得将城市建筑垃圾交给个人或者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企业运输。否则,将受到法律严惩。

这名人员表示,治理中,我市将着眼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渣土监控平台及消纳场管理平台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建筑垃圾处置行业中表现恶劣的单位或个人采取限制手段;制定从工地内到工地外的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施工工地、施工车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