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召开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李杰等10名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城市中心区噪音扰民问题的议案》予以立案,并请市政府在三个月内制定实施方案,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实施。
城市中心区噪音究竟有多严重?噪音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如何管住“大喇叭”?娱乐权之“鱼”和休息权之“熊掌”如何兼得?记者近日作了深入调查和采访。
市民之声:能不能让人睡个好觉?
市民程女士去年3月住进城中区金沙角小区,本想着住进高档小区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没想到楼下商铺隔三差五传来的噪音,成了程女士的心病。据程女士描述,金沙角小区楼下火锅店、小酒吧较多,经常很晚了还有顾客在吃饭喝酒。这酒一喝多了,说话的声音就大了起来。“因为工作需要,我每天要很早起床,所以一般晚上10点左右睡觉,但楼下经常闹腾,特别影响我的睡眠。有关部门难道就不能治理一下吗?”程女士抱怨。
记者走访了青云夜市街、驾鹤小桃源、谷埠街国际商城等地发现,这些夜市一般都营业到深夜11点左右。青云夜市街凌晨还有许多市民在吃夜宵、喝酒、猜码;驾鹤小桃源附近,晚上7点至11点间,许多市民在唱歌跳舞;谷埠街国际商城里的一些KTV隔音效果较差,噪音也不小……
李杰等10名代表调研后认为,我市类似金沙角这样的城市区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餐饮娱乐噪音、唱歌跳舞噪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代表之问:噪音扰民投诉为何此起彼伏?
据调查,当前市民有关噪音投诉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噪音和餐饮娱乐噪音等方面。2016年环保热线接到的4203件噪音投诉中,有3201件是建筑施工噪音,有692件是社会生活噪音,其中娱乐KTV的噪音占了绝大部分。而公安机关接到市民投诉的噪音主要来自餐饮娱乐等商业场所、群众健身表演活动、小区业主生活和装修、工地施工、车辆报警器等。
市民对噪音投诉此起彼伏。据统计2016年,市政府12345热线共收到噪音方面的投诉7821件,平均一天达到21件;环保热线12369接到环境方面的投诉7797件,其中有4203件是关于噪音方面的投诉。
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组织视察组视察后认为,噪音问题存在难确认、难管理、易反复三大特点。噪音音量的测定需要专业的资质和设备,而基层执法部门往往两者都不具备,再加上测定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导致执法部门取证难、处罚难,只能以警告制止、调解疏导的处理方式为主,难以形成有效监管。
“对于各类不同的噪音污染,环保、公安、文化、工商、城管执法、住建等部门虽然能各司其职,但没有形成合力,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此外,一些经营项目、建设项目还存在环保审批登记手续不全的问题。”视察组指出。
治理之策:严管与疏导“两轮”是否一起转?
网友“miko台”认为,治理噪音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市民的文明意识,只有市民与有关部门拧成一股绳,才能从根本上去除噪音。
在噪音治理方面,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初审报告中提出建议:以问题为导向制定治理方案,重点整治金沙角等噪音扰民情况严重的区域,以此带动全面治理;从市政府层面建立治理领导小组和联动机制,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执法合力,实现长效管理;加大投入,充实专业人员和设备,提高噪音测定的能力,为噪音污染的取证和处罚提供执法保障;加强对公共空间的管理,在条件允许的区域增设场地和隔音设施,在规定时间为老百姓提供健身、表演场所,以疏导的方式缓解老百姓健身、表演需求与噪音扰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