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飓风”:加大!加快!

——三江县念好“三字诀”整治“两违”综述

7月4日,执法人员在丹洲镇依法拆除违法建筑。

7月4日,民工在丹洲镇帮拆迁户搬衣柜。

7月4日,三江侗族自治县联合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在丹洲镇209国道沿线开展“两违”拆除行动,共拆除“两违”建筑38户,拆除面积达3210平方米。今年以来,该县以城乡管理年和柳州市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飓风行动”为契机,着力念好“早、透、狠”这“三字诀”,治理“两违”。目前,全县共拆除“两违”建筑82处,面积达28409平方米。其中自拆50处,面积12071平方米;强拆32处,面积16338平方米。

1发现早,露头就打

该县念好“早字诀”,对新增“两违”始终坚持“露头就打、出土就拆”,立足于“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做到“拆早、拆小、拆了”,遏制了违建的蔓延势头。该县采取网格化管理,按照行政区域或物业小区规划区域管理网格,把每个区域新增“两违”巡查、发现、报告、制止的责任落实到基层。县、乡镇、街道直至村屯,对本辖区内违建必须履行监察责任,对不服从管理的应及时向执法部门报告,让执法部门采取强制措施。该县还做好前期摸底工作,住建、国土、旅游、水利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深入县城、城乡接合部、景区及各乡镇,调查核实“两违”情况,掌握“两违”位置、面积、违法事实、户主及其社会关系等具体情况,确保整治工作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将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制止在发现之时,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及时监管。

2宣传透,不留死角

该县念好“透字诀”,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做到“电视有画面、报纸有新闻、广播有声音、墙上有标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确保宣传实效,该县重点营造“三大舆论场”,一是全方位指出违建的危害性,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掀起强大的舆论声势;二是深入报道典型,对典型违建集中整治工作进行深度报道,引领舆论导向;三是丰富教育形式,将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干部培训学习课程中,对其进行法律教育。该县还通过媒体对违法当事人持续曝光,对拆违行动跟踪报道,力促当事人主动拆违,并向党员干部和群众重点宣传市、县政府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以杜绝在村庄规划区外占用耕地建房现象,让广大党员、镇村干部逐步形成防范和制止违法占地的意识,让拆迁户了解政策,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

3打击狠,高压震慑

该县念好“狠字诀”,强势打击“两违”行为,使“飓风行动”不断加大“风力”、加快“风速”,形成了“打击一处、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高压态势。该县以县城规划区为重点整治范围,已6次完成对县城周边区域、林溪镇程阳景区等重点整治区域的拆违工作。该县成立了以四家班子领导为指挥长的整治“两违”工作指挥部,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上多次讨论研究相关对策,敲定整治时间表、路线图和作战图,解决人力和财力问题,并整合执法力量,壮大执法队伍,加强协同配合,在县城设立整治“两违”办公室专门负责相关工作,增加了工作的权威性、专业性。同时,该县在县城及各乡镇、村屯等增设整治“两违”巡查人员,加强对各小区、村落等的工作宣传及指导。巡查人员每周对管辖区至少巡查两次并撰写报告,做到了多频率、高密度巡查,增强了基层监管力量。该县还鼓励群众实名举报,严防党员干部参与违建,一经发现即劝其自拆,对拒不整改的则依法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