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人及时收运小区及其周边的垃圾
环卫部门“回收”在路面设置的垃圾桶,禁止在市区人行道或主次干道上摆放大型的垃圾收集容器,主次干道上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投放,统一收运(详见晚报14日13版)。该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昨天,有市民、网友向记者反映,一些老旧小区附近的垃圾桶也被收走了,居民得带着垃圾远距离投放,很不方便。另外,一些沿街门面业主也难以遇到前来收垃圾的环卫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垃圾暴露在外。
情况真的是这样吗?记者昨天走访滨江东路、东台路一带发现,在一些开放式住宅区及小街巷居民区附近,原来设置的部分垃圾桶也被“回收”了。周边不少居民表示,每天出门投放垃圾得找垃圾桶,“运距”拉长了。一些文明意识不强的居民就直接将垃圾堆放在原地,造成垃圾暴露在外。
对此,城中区环卫所环卫工人深有体会。负责上门清运垃圾的覃女士说,实行“回收”垃圾桶举措后,环卫工人就像“救火队员”,有的每天来回巡查责任区,不定时清运垃圾;有的“守住”下楼投放垃圾的居民,尽量不让垃圾落地、不造成垃圾滞留。
而对环卫部门在每天上午6:00至10:00、下午3:30至6:30沿街收运垃圾,沿街门面的业主表示,很难刚好遇到前来收垃圾的环卫车。在海关路经营餐饮生意的胡女士说,每天忙于做生意,没有时间盯住环卫车何时来收垃圾。对此,网友“小七爱生气”建议,环卫车可播放音乐或以摇铃铛的方式,提醒沿街门面业主按时投放垃圾。
对于市民、网友反映的情况和建议,市市容管理局市容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禁止在市区人行道或主次干道上摆放大型的垃圾收集容器”中的主次干道,包括各城区(含新区)上报的一、二、三、四级道路,原则上不包括小街巷,但是要求各环卫部门及时更换小街巷的外表很脏、破损的垃圾桶。所以,部分不属于主次干道的垃圾桶也被“回收”,以便更换新桶。
该负责人表示,按照相关规定,从2008年开始,达到一定居民人数的住宅区都需要配备小型收集站。当时计划在全市42个小区建设收集站,能够快速分流、处理生活垃圾,从而避免小区周边道路设置大量的垃圾桶。但是大部分居民、物业方对此工作不理解、不支持,该项目最终“流产”。下一步,将联合住建等部门将该规定“落地”。
至于沿街门面业主反映,定时回收垃圾所遇到的问题,各环卫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既保证垃圾有处投放,又要规范主次干道垃圾桶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