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请律师团队参与城市管理

我市城管部门将购买“司法服务”,追踪当事人依法接受处罚

城管人员纠正违法占道行为

城管一来,商贩就离开;城管一走,商贩又开摊。商贩与城管玩起“躲猫猫”游戏,造成占道经营等城市管理难题治理效率低。如何破解这一难题?6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市城管执法支队对涉及城市管理的违法行为,将依法按最高上限开罚单,并聘请律师团队协助执法,对拒不执行的违法当事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形成多方参与、分工协作、有效治理城市管理难题的新局面。这一城市管理创新举措将在全市范围推广。

运用大数据快速办案,占道经营最高可处罚2万元

近日,城管人员逐一对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宣传教育。记者跟随市城管支队人员来到三中路123号发现,相邻的两家文具店均存在跨槛经营情况。“你好!我是市城管支队执法人员,这是我的工作证。”执法人员陆光毅向店主宣传相关法律政策,并告知,按照《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相关规定,擅自占用城市道路的,将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

另外两名执法人员依法给店主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并对该店面营业执照及业主姓名、电话等信息进行登记。

店主李柳燕说,她也了解店外经营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但是看到其他门面摆放出来,自己也想多占点空间。“如果大家都规定店内摆放,统一规范经营,肯定给予支持与配合。”记者采访发现,存在类似从众、侥幸心理的业主并不少。

据了解,从9月4日开始,市城管支队规划大队分成四个小组开启“白+黑”“5+2”工作模式,分别对各城区(含新区)主次干道的门面跨槛经营情况进行地毯式排查,对业主宣传教育,口头告知违法行为将面临最高2万元的处罚,并逐一收集业主姓名、电话等信息。

市城管支队规划大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运用大数据快速办案,就是通过违法事实取证,通过城管通调取当事人相关信息,可以不必暂扣违法占道物品,予以立案直至下达违法行为处罚决定书。

拒不执行违法处罚的,委托律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就目前情况看,对占道经营宣传教育阶段,业主都给予配合。而对于再次违法占道将给予2万元的罚款处罚,大多业主认为,处罚过重,难以予以执行。

对此,记者采访获悉,目前,市城管部门已与相关律师事务所达成“购买服务”意向,推行“律师+城管”的执法模式,聘请律师参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对于拒不执行违法处罚的,由代理律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一旦法院作出裁定准予强制执行,拒不执行者将被列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在乘坐飞机、高铁和银行贷款等方面均受限制。同时,受处罚的商家还将录入涉企信息平台,与企业诚信经营挂钩。

市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创新做法打破城管执法执行难的局面,有效化解执法矛盾,由法律人士宣传法律政策更权威,形成多方参与、分工协作、有效治理城市管理难题的新局面。

此外,“律师+城管”的执法模式还将在圈地停车乱收费、扬尘治理、查处“两违”等城市管理方面运用,并在全市范围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