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提起“飓风行动”可谓是家喻户晓、赞声连连,“飓风行动”的名气并不只是因为它那铁面无私的拆违态度,更是因为它以德服人的拆违作风。城管部门在积极完成拆除违建任务的同时,处处以民之忧为忧,事事为民所想而想。下面请跟着记者,来看看以鱼峰区城管部门为代表的“飓风”,是如何坚决从群众利益出发,做到“执法”与“服务”并行的。
1 拆违抑尘两不误 四周住户连声赞
“最初我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准备拆除我家窗外十多米外的违建,非常担心拆违过程会扬起大量的灰尘,为此我还特地关上家里所有的窗户。七八月屋子里闷热,如果不能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人会很难受。可是自拆违开始到结束,我都没看见有灰尘扬起,后来才发现原来拆违现场全程有抑尘车配合,我们住户的生活一点也没有受到影响。感谢城管执法人员如此细心周到,为我们群众着想,看着他们为了拆违工作,在现场又是被烈日暴晒,又是被抑尘车洒的水给淋湿,我真的很感动。”家住海馨嘉园的罗成尹告诉记者。
据鱼峰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介绍,在辖区文昌路3号海馨嘉园小区北侧开展违建拆除工作时,发现违法建筑距离海馨嘉园住宅楼仅十多米距离。如果采取常规方法拆除,拆除作业带来的大量粉尘将直接对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为了避免粉尘干扰百姓生活,我们决定使用抑尘车配合勾机同步进行拆违作业,这也是‘飓风行动’开展以来首次出动抑尘车配合拆违,并取得很好的成效,海馨嘉园里没有一户住户受到粉尘影响。”
2 文明执法减损失 真情流露送锦旗
七月底,鱼峰区城管执法局收到了一面特别的锦旗。锦旗上“飓风行动、文明执法”八个字,言简而情深。之所以说它特别,是因为送锦旗的人并非普通的群众,而是鱼峰区内两处共计1100多平方米违建厂房的当事人,这出乎了执法队员的意料。
作为拆违工作中的“受害者”,何以如此感谢执法队员?据鱼峰区城管执法局执法人员回忆,7月26日鱼峰区城管部门对位于社湾路水山南面山脚下两处共计1100多平方米的违建厂房依法进行强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尽可能减少其经济损失,拆违施工人员将屋顶的盖瓦一片一片揭下来摆放整齐,能再回收利用的物品都尽量为其保全。
前来送锦旗的违建当事人告诉执法人员:“执法是‘铁’的执法,但为我们着想的是真情。我回家后思来想去,总觉得如果不把我心中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就有愧于良心。所以请务必收下我的锦旗,接受我微薄的感谢。”
3 满仓物品未搬离 增时加力为保全
“‘飓风行动’开展以来,有很多违建当事人都存有侥幸心理,能拖延一天算一天,有的违建当事人未能及时通知租户及时搬离物品,导致城管部门开展拆违工作时常受到影响,在拆违现场,如何能在保证工作效率的情况下,避免当事人违建房屋内的物品不受到损坏成为拆违的难题。”鱼峰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7月14日,鱼峰区执法局对南环路市政公司工业基地内存在的将近18000平方米的三处违建厂房进行依法强制拆除,一些人租用违建厂房做生产加工厂、物流公司以及堆放建筑材料沙石的仓库,由于没有提前接到违建当事人的通知,导致许多货物没有办法及时搬离。仓库老板李某为此非常着急,“我仓库的物品实在太多了,强拆前两日我才收到通知,厂房内的大件机器一时间根本没办法搬离出来。”
针对此情况,执法队员先组织专业的施工队伍将租户的小件物品搬离出去,再对难以搬离的大件机器加以保护。施工人员对违建厂房局部进行了人工“切割手术”,然后由勾机进行整体拆除,真正做到物品保护和拆违两不误。虽然此举耗时耗力,原本只要3至4个小时就能完成的拆违任务足足花了10多个小时,但大件物品却毫发无损,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利益。
“能在拆违中减少当事人的损失,我们辛苦一些也是值得的。其实只要我们秉承铁面无私的执法态度,同时抱着以德服人的心态,‘飓风’就会如‘春风’一般。”鱼峰区城管执法局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