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倒“烟囱”—— 柳州智慧城市建设模式调查

在监控中心可随时查看城市工地的安全状况

公安民警依靠天网工程加强治安管理工作

[导读]

广西柳州街头,整洁有序,清澈柳江水蜿蜒穿城,与现代都市相映成趣,优秀的绿色发展和城市管理水平,使柳州称誉“最美的工业城”。其背后,信息化对政务增效、城市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出色支撑,已在业内渐成智慧城市之柳州模式。

7月,柳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签订政务云协议,由柳州市政府主导的、集多个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云平台开建,1300平方米机房陆续进驻服务器,9月要交付使用。市政府明确,各部门不要单建数据中心或数字化系统,而是将信息资源整合,统一接入云平台,为企业和百姓提供全面便捷的发展与民生应用。柳州市政府推倒各部门专网规划和信息“烟囱”催生的这片“云”,已经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出智慧城市的框架与雏形。

本报记者日前寻访柳州市政府工信委、公安局、城管、电信公司和基层公共服务部门,听闻最多、感触最深的是政府开放的态度与运营商的专注。政府统一购买智慧城市服务,交由下属各部门使用,且彼此之间必须实现信息共享和平台互通;运营商专心对口市政府的一个部门,专注发挥自身优势,专业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此模式为柳州的“智慧”开辟了路径。难能可贵的是,它突破了诸多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类似瓶颈。

记者采访发现,柳州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探索过程并不易,历经7年。

天网工程的永续租用

政务信息化,柳州市政府不仅观念新,而且起步早。柳州市工信委副主任涂毅告诉记者,2004年,柳州就实现了党政机关一张网,内部OA应用水平很高。但在2007年,市政府想建平安柳州信息化系统(天网)时,却顾虑重重:一是投资,一下子投入上亿元资金的压力比较大;二是建完后的长期维护和利用率如何保障?许多公司建完系统就完事,后期维护升级跟不上,一旦使用效果不佳,就成了个“包袱”,市里吃过这样的亏。

此期间,市政府与柳州电信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进行了审慎调研,确定在柳州天网一、二期项目建设初期,采用“企业投资、政府5年租用、部门使用”模式。在这类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上,企业一次性投资建设,政府按需租用、逐年付费无疑减轻了一次性财政投资压力,统一的平台也有利于集中和集约维护,降低运营成本,最终降低使用成本。

“我们严格明确了维护的保障机制和标准。”柳州电信副总经理郭春华说,监控点的使用完好率要达到95%以上,单点维修24小时内做出反应,72小时内修复,摄像头绝不能成为摆设。

负责项目跟进的广西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电信的承建保证了天网一、二、三期监控资源的调用与共享,系统平台无缝整合。在电信公司不擅长的系统软件层,引入了业界领先的软件商进行建设,保证系统的可操作性,“让公安用得好!”

“一个摄像头相当于5名警力”,柳州市公安局信息通信科主任向庭波说。记者在柳州市公安局并未看到规模庞大的天网监控大屏幕或监控中心,向庭波告诉记者,天网的真正实力是密集分布在市区5000多个可用的摄像头、每一个基层派出所的监控室、万兆传输网络和云计算分析能力,报案人可在第一时间看到监控图像,系统能精确描绘嫌疑人行动轨迹。目前,天网甚至可以实现视频巡逻。

随着项目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短期租用模式不利于全市范围内规模化应用等问题也逐步显现。为探索更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柳州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各部门与中国电信广西分公司进行了多次积极有效的沟通、协商和谈判。2012年7月24日,柳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签订协议,打破原有5年租期模式,以长期永续租用的模式开展合作,对天网一、二、三期进行整合,后续天网四期按此模式建设。

长期永续租用,使得市政府的整体规划性更强,可有效保证系统的升级、延展的长期性和持续性,不会说5年后出现断层。与此同时,未来综合应用、标准统一、规模复制将因此受益。

目前,柳州天网第五期项目已正式启动,建设内容包括一、二期1440个标清点改高清,新建1000个高清监控点和70个高清治安卡口,计划2014年年底完工。届时,柳州天网工程将全部实现高清监控,治安监控点的规模将达6381个,治安卡口数量将达153个。

正是长期永续租用的模式,使得柳州天网应用在更多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对于柳州市政府来说,这样的统一规划不仅让天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且找准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

数字城管的平滑融入

在国内许多城市,公安有一张“天网”,城管也有自己的一套应用系统,相对独立。而在柳州,后期建设的数字城管已平滑融入天网大平台,“你的我可以用,我的你可以看”,实现“一点联动、多级响应”,柳州将这种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称为“大联防、大城管”。

2010年,在柳州还未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前,柳州就先行试点数字城管,当年底,市级平台和柳南区二级指挥平台系统同时启动试运行。前有“天网”探索出的好模式,数字城管继续采用“公司投资、政府租用、企业使用”,由中国电信承建。

因为政府主导下的租用,数字城管得以整合全市70多家管理部门的部件数据资源,实现了对城市管理问题的统筹监管和协调调度,使城市管理问题能够在同一平台下进行信息流转、跟踪督办和协同联动。

这样的模式还避免了许多重复建设,“有些城市一根杆上好几个摄像头。”广西电信一位政企客户经理说,柳州数字城管与“天网”工程实现了现场监控资源的互联互通,“天网”中可以实现城市管理功能的监控点,数字城管不必再建,两个系统同处一个大平台,1+1的功效远远大于2。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和天网不分彼此。”柳州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副主任贺小建向记者表示,借助天网建设和运营的成功经验,数字城管在提出技术支撑或升级需求时,电信的响应速度非常快,效果也很好。

除了数字城管,天网陆续在柳州市应急联动、路灯管理、消防、交通、网吧监控、环保等部门得以广泛地应用--网吧监控系统依托天网工程建设;交通“电子警察”融入天网;天网接入市住建委,以供在路灯管理、自行车停靠点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天网系统接入消防支队...

2012年年初,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时,柳州市政府通过电信公司在相关地点紧急安装了4个视频监控点,将“柳州天网”延伸到事故现场,在市政府的应急指挥中心就可以看到事件现场的相关画面,有效指挥,极大提升了应急协调处置能力。

近日,柳州市住建部门在各工地出入口新建了40多个摄像头,也一并接入“天网”。

“天网”工程和数字城管的统一平台、统一规划和融合效应,更加坚定了柳州市政府突破部门壁垒的层层阻力,以信息资源的集中度来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心。

根治“建专网、建烟囱”的顽疾

传统信息化项目“建专网、建烟囱”被柳州市政府视为智慧城市发展顽疾。

柳州市工信委副主任涂毅给记者算了笔账:按之前模式,不包括公安和教育部门,市政府一年IT运维费用(不含建设费)超过3000万元,如果集中各部门信息资源,通过云平台统一运营,一年的运维费用是200万元。2800万元的资金就省下来了。

《柳州市2013~2015年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计划》还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除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应用系统、城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天网工程等可实现部门间共享和协同外,全市31个部门和事业单位建设有116个信息化应用系统,累计机房面积1694平方米,服务器379台,均采用建立独立机房、租用专有线路、购置服务器的形式建设,只允许在部门内部使用,与其他部门系统没有数据交换和协同。

“还不光是重复建设的问题,信息孤岛直接导致政府提效缓慢,面向公众的协同管理和服务能力低。”涂毅说,从各部门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情况看,普遍是以提升自身业务处理和应用水平为主,很少有考虑直接提供面向公共的各类服务应用,且现有的应用系统大多数还是独立运行的,应用和服务相对比较分散,民生应用匮乏。

记者拿到一份《柳州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实施方案》,里面详细分析了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其中就包括政府信息化条块分割风险。“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仍然滞后;技术标准缺乏,解决各系统、各行业之间的利益纠葛,实现互联互通与共建共享是重点和难点。”

为此,从去年开始,柳州市政府下定决心,从顶层机制、技术、模式方面强力推行集中、统一的电子政务建设。财政上卡牢,审批上不立项,各部门系统新建机房不拨钱,维护费逐年减。

同时,改变过去各部门系统自行运行维护的模式,利用电子政务云平台将数据和业务系统与承载的技术环境分离开来,各部门只需对应用系统进行维护,而由全市集中统一对网络、服务器、存储、安全、公用应用等基础支撑技术环境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运维。

未来三年,柳州力争全市政府机房数减少50%,部门服务器数减少50%,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节省55%,运维经费节省50%。政务云服务平台要汇集和处理全市40%的政务信息资源。

推倒“烟囱”、打通信息资源通道的体制阻力超乎柳州市政府想象,有些部门既强调自由数据的保密性,又质疑其他部门数据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对于自建数据中心非常热衷。对此,柳州市政府开始探索市场化手段,购买“智慧”服务,让这些部门真正尝到统一平台和集中运维的甜头。

政府购买“智慧”服务

让信息跑而非百姓跑

涂毅说,智慧城市要有生命力,百姓要真正从中受惠,就需要有市场化的手段,找到适合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

选择中国电信,由其建设电子政务云平台,承担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政府以租用的形式去购买服务,这体现了柳州市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开放态度。

“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必须依赖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市政府以云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基础,是考虑要充分应用高速宽带、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技术和应用。”涂毅说。

统一的服务价格实现了产品化的长期租用,节省了政府与企业间复杂而艰难的谈判环节,建设更加高效。

市场化的好处还在于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广西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柳州市某政府部门从提出信息化项目建设需求要最终完成,需要7到8个月,系统操作还得有几个月适应期才能正常投入使用。如云平台交付使用,只是在其中延展一个应用,几天内就能实现此部门需求。

在柳州电信,有一个专设的二级部门--智慧城市项目办公室,它负责智慧城市项目的跟进与运作。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坦言,中国电信长期、稳定、专业的技术力量解除了业务使用部门的后顾之忧,其信用可靠,为应用的升级、叠加、拓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具体应用部门只管提支撑需求,不用分心管建设。

涂毅表示,政务云平台以政务信息资源为代表的资源共享率要达到60%。拿人口信息来说,柳州将形成全市统一的接口规范标准,实现各部门业务系统相关数据的共享交换,最终形成全市统一的人口基础数据库,接入云平台。随后,初步建立统一标准、可控开放、安全的人口基础信息应用服务体系,与公安、卫生、民政、 住建、统计等部门实现有效对接,逐步向其他有需求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开放基准服务、业务协同数据支持服务和综合应用服务。换句话说,云平台上的各类信息资源不仅最准确、更新最快,政府各部门还能随时按需取用。

在这个云平台上,柳州市政府即将要做的事情会直接惠及百姓。云平台将整合面向公众的典型服务,包括网上市民中心、网上办事大厅、基层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市民卡等。柳州市政府同样有一个三年目标:开通网上办事事项占政府办事总量的60%以上,网上市民中心开通率占成年居民40%以上,市民卡发卡数量覆盖全市居民70%以上。

云平台的信息跑起来,将有望改变传统的政府服务模式,从被动、分散服务向主动、一站式服务,从“人找信息”到“信息集成”转变。它将以“服务”和“应用”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逐步实现政务资源的共享,提供政府为民服务的能力。

柳州市政府还打算将云平台的部分应用开放给柳州的企业、市民,包括与移动互联网个人应用对接,让信息资源增值,使得智慧城市真正走市场化的路子。

采访末了,涂毅邀请记者:过几年再来柳州看看,我们的城市一定更智慧。(肖卓)

声音听智慧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

柳州市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做得很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

信息化应用工程不是一次投入就能一劳永逸的工程,需要长期的维护和持续的更新升级,需要持续投入。而应用信息的纵向整合和信息孤岛的连通,更需要政府出面打破藩篱。通过“企业建设、政府采购、单位使用”的模式,实现信息化应用的“开水龙头”式服务,实现高效、低成本、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柳州模式是政府开展采购社会服务再服务于民的有益探索,符合国家的改革方向。

柳州市工信委副主任涂毅: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从最初的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印章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和应急联动系统,都走在全区甚至全国同等城市的前列。从天网工程、数字城管到依托云计算平台的智慧城市建设,更强调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散租用,加强了信息化大平台的顶层设计,为破除信息孤岛、发挥信息化整体效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应用单位的认可和欢迎,使其由最初的怀疑、观望甚至不配合,到现在的主动申请扩建扩用和接入统一平台。

柳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陈钰文:

可以说,“天网工程”的建成使用,改变了公安刑侦部门的办案模式,由过去的单一的“看地”(现场勘查)到先“看天”(查看天网监控)后“看地”,使侦破工作如虎添翼,极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

柳州市公安局公园派出所所长张华儒:

“天网工程”延长了我们基层民警的“腿”,增加了我们的“眼”,确实是我们工作的好帮手。

柳州市城中区城管执法局中队长刘宏:

城管工作看似婆婆妈妈,但是一点一滴事关民生。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使用后,极大地帮助我们当好政府的“眼睛”和“耳朵”,快速、准确、有据地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

柳州市城管执法队员岑涛:

数字化城管系统投入使用,我们一线城管队员最大的感受,就是问题发现及时了,协调和调度解决问题的效率提高了,信息化的支撑手段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中国电信广西公司总经理陈志然:

中国电信是最早提出由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央企,我们有资金、技术、人才、网络优势,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领域的智慧应用为统领,以智慧政务、政务监管、社会管理、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金融、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企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生活等十四大主题应用为实施载体,全面引领和助推广西信息化建设,促进广西社会运行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和绿色。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更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机遇与动力。柳州市是工业城市,是推进四化协同、两化融合的最佳实验区,是我们服务的重点区域和优先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信柳州分公司总经理唐广炬:

我们珍视合作,必将始终全力以赴实施好柳州市各项信息化建设项目,严守合作协议,保证网络的高效、稳定运行和各项应用的顺畅,为广大客户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不辜负柳州市委、市政府和应用单位的信任与期望,不辜负广大电信用户的信赖与托付。

数字看智慧

5381个

截至2014年7月,柳州天网已建设四期项目,数字城管一期,电信公司累计为柳州市政府建设治安监控点5381个,治安卡口83个,电子警察4个。

1338起

据统计,“天网工程”从2009年至2013年,共帮助柳州警方抓获各种违法犯罪人员3240余人,破获治安案件1338起、刑事案件808起,及时制止打架斗殴事件500起,有效地压缩了违法犯罪分子的作案空间,提高了预防和打击的力度。

100%

依托“天网工程”,柳州市公安系统命案破案率逐年提升,从2009年破命案率95.12%提升到2011年的100%,还破获历年命案积案62起。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盗机动车四类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3%、35.3%、2.9%和4.1%。

97.83%

柳州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共受理案件信息79.94万件,立案76.29万件,结案74.64万件,结案率97.83%。

12倍

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以来,柳州市容巡查员日均上报案件600件左右,发现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比系统运行前增长了12倍;井盖丢失等问题以前3至5天都难以确认责任单位,处置问题需要10天半月,现在通过系统2至4小时就可以解决,工作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