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让城市治理有了新提升。
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是城市治理这盘大棋的“关键一子”。改革是为适应百姓的新期待、城市的新发展、城市形象的新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现代城市。
今年4月我市被确定为自治区级设区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后,《柳州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一场席卷全市的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在顶层设计下掀开大幕。
透过“1+2+3”改革的“微路径”,可感知我市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有条不紊,可触摸我市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改革让城市更具新品质。
改革让龙城更靓丽。
百姓共享改革带给城市的新成果。
“1”:一个试点县应势而动
——拧成一股绳 效能有提升
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
三江侗族自治县是我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县。在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中,我市以试点带动全面,稳扎稳打,力争改革“一子落”带动治理“全盘活”。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三江县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
“资源拧成一股绳,治理效能有提升!”这名负责人说,三江县健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合力。该县正在创造条件将城管执法部门纳入政府机构序列,结合发展旅游业的实际,充实整合城管执法队伍,规范执法队伍管理,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战斗力,树立一流的执法队伍形象,推进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
此外,三江县还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在强化城管执法机构与队伍建设、执法保障机制、城市管理与执法效能等方面取得新实效。
“2”:两个部门顺势而变
——更名挂了牌 体制更理顺
更名挂牌,改革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
为顺应改革的新需要,今年5月9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直属大队更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今年5月19日,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市水上保洁所)在文惠路135号正式挂牌。
按照新使命、新定位、新职能的要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直属大队强化城市管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推进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治理手段方式创新,围绕扬尘治理、“车窗抛物”整治、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以及农用车、“僵尸车”违规占道等重点,用“工匠精神”和实干的劲头推动城市发生了内涵式变化。
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以更名挂牌为契机,推动我市水环境治理迈向现代化。该支队打出系列治理“组合拳”,健全完善柳江河道的水上综合执法机制,对白露大桥至洛维大桥下游的牛蹄崖的主河道及其市区范围内的支流河道统一行使行政处罚权。通过综合施策,柳江持续保持了一泓碧水,柳江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
“3”:三个平台乘势而成
——搭建“指挥部” 衍生新格局
加强城市治理信息化建设。
在推进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法治城管、智慧城管、阳光城管、文明城管、民生城管为目标,依法切实履行城市管理执法职责,构建“三大平台”,搭建了“大城管”新格局的“指挥部”,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有了新提升。
逐步实现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逐步完成城管领域的立法工作,完成城市管理领域机构综合设置,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城管信息化建设、构建行政执法新平台方面,该局同步推进城管执法信息化建设列入改革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城管执法与“互联网+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信息化执法工作。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作用,形成覆盖全市、上下贯通、功能完善、数据共享、运行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加快推进我市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建设方面,该局在城管系统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形成阳光执法统一平台、执法办案统一流程、法律文书统一规范、办案审批统一制度、人员效能统一监督的“五个统一”规范执法体系。
在建立运行建筑垃圾运输查处管理平台方面,全面在市区范围内推行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目前,我市已下线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629辆,且全部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线路管理、运输人员管理和处置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推动管理服务工作与执法工作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