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市民可以通过微信、网站及电话向“数字城管12319”平台反映问题,该平台启动“耳朵”功能,倾听群众投诉及诉求;它还通过市容巡查员、监控探头等“眼睛”主动发现、核实路面隐患,并通过中枢“大脑”系统处理,派遣任务至责任单位及时有效处理问题。如今,我市数字城管监管范围由228平方公里拓展至267平方公里,覆盖了37个街道(镇)、305个社区(村)。该平台做好“四个一”,为市民提供城市管理精准的服务。
事前预判,及时排查处置隐患
哪里井盖松动、破损或存在安全隐患,他们都了如指掌。每逢恶劣天气,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市容巡查员在各自网格内排查城市公共设施,并协调处置安全隐患。6月14日凌晨,我市经历了暴雨袭城,部分城市设施受损。
当天上午8点,市容巡查员小李预判,在滨江西路红光大桥附近的机动车道上,污水井盖很有可能被冲开无法复位。经现场核实,小李冒雨用城管通拍照采集上报,并用锥筒做好警示标志;市容巡查员小蒋巡查到滨江西路18栋时发现,有树木倒伏阻碍车辆和行人通行,她马上用城管通手机拍照采集上报,此时市区正下着倾盆大雨。
据统计,数字城管系统当天共受理城市管理案件1350件,其中,突发事件365件,道路积水123件,路面塌陷5件,排水管堵塞8件,架空线缆脱落65件,树木树枝折断或倒伏86件,井盖缺失、移位等115件,协调督办156件。
如何实现服务端口前置呢?记者采访得知,数字城管大厅坐席员三班倒24小时值班,人均每天要接听、拨打上百个电话。他们负责受理市容巡查员采集上报、12319热线、12345政府热线转办等渠道的信息,受理、派遣、审核案件处置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在地图上逐日标绘跟踪督查、督办重点案件,实时在线派遣、限时办结回复。
每天8:00至21:30区间内,市容巡查员在全市98个工作责任网格,按照每班次“主要路段不少于三遍、其他路段不少于两遍”的要求,进行全覆盖、不间断、无遗漏地巡查,主动、高效、快速地发现城市管理问题,日均采集案件量约800件。市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分派,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
快速及时,协调督办成效显著
5月23日16时,市容巡查员发现阳和工业新区和悦路上有一个井盖破损,马上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并用城管通上报。数字城管平台收到信息后,立案派遣阳和管委办。5月24日9点44分,阳和管委办反馈:井盖更换完毕,经巡查员核查确定案件已经完成,消除了安全隐患。
6月13日8点57分,坐席员通过监控探头发现有船只进入壶西大桥下游,立即进行抓拍下并通过数字城管系统立案派遣。市执法局水上执法人员迅速到达现场查证、劝离、反馈,至数字城管系统结案,整个流程耗时仅1小时52分。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共出动现场协调人员800余人次、车辆308台次,跟踪处置重点及存在安全隐患的案件1253件。通过数字城管的监督与考评,推动了部分设施设备的更新完善,包括老式建筑垃圾运输车更换新式环保密闭运输车,部分烧烤炉具更新为无烟烧烤设备;推动了关于老式建筑垃圾运输车禁止在主城区运输建筑垃圾等相关规定的落实;推动了环卫经费以奖代拨制度的落实和小广告清理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