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人居环境再提升

全区市政管理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

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质。为期两天的2016年全区市政管理工作会议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于9月7日、8日在我市召开,我市作为代表在会上进行了工作经验介绍发言,向全区其他城市传递了我市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

建设“海绵城市”将雨水就地消纳和利用

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管理新模式。今年我市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污水垃圾处理和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现已编制完成《柳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规划》和《柳州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用于指导我市开展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目前,我市开工建设的第一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炮团路东段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项目已初步建成了100多米长的管廊雏形。管廊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他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如中心城区、柳东新区地下综合管网普查与探测目前正在抓紧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上,我市以“全面消除易涝点,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为目标,采取“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的模式,建设海绵城市。目前已编制完成《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同时加快编制《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6-2018)》、《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为柳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目前,五一路、瑞康路人行道改造工程已完工并投入使用,交壅沟河道整治工程已开工建设,汽车城官塘核心区水系补水综合整治工程、官塘冲河道整治工程、跃进路北段西侧绿地绿化工程等项目正在推进中。

“十三五”期间,我市镇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任务为35个,其中六县30个,城区5个。目前,白沙污水处理厂二期和龙泉山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实现开工建设,现正在进行生物池和沉淀池等主体工程建设,计划年底完成厂区构筑物建设;市城郊污水收集系统工程,已完成管渠建设22公里;获自治区批复的柳城县凤山镇、龙头镇,鹿寨县中渡镇,融安县大良镇等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现正在开展项目设计、招投标等工作。其他六个镇级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

转变思路创新“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模式

城市建设管理,关键在建,根本在管。我市以构建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为目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适应城市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需要。

记者采访得知,为及时、有效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明确了“市民投诉、安全类事部件”主要道路半小时、城乡结合部一小时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首个微信政务服务平台,市民只要将公共设施缺失、违法建设等城市管理问题拍成照片并附上简单文字描述,用微信发给城市管理公共微信平台“柳州是我家”,就会立即得到回复和办理。城市管理实现了从“城管部门管理城市”向“市民人人管理城市”转变。

在智能化城市管理方面,我市正加快推进建设建筑垃圾运输查处管理平台,将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全部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线路管理,运输人员管理和处置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推动管理服务工作与执法工作的无缝对接。截至目前,我市已启用新型渣土车609辆。此外,推行城市生活垃圾收费网上缴费试点,综合运用微信、支付宝等便利群众的收费形式,鼓励社区受委托上门代收费,多渠道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难的问题。

据介绍,我市作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之一,将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实现从末端执法向源头治理的理念性、根本性转变。同时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推进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快速处置等新型执法模式,不断提升执法效能。

市民、网友对城市建设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可通过柳州1号“城管在线”平台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