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队员换新装后的飒爽英姿。
整洁的街道。
火红的三角梅点缀美丽的市容。
市民悠然漫步在绿意盎然的街道。
“喝水不忘打井人。”作为整洁、干净、畅通、文明的市容环境及城市秩序的最大受益者,每一位龙城人都会对我市的城市管理工作人员赞赏有加。走在大街小巷,常能听见“多亏城管把‘露天烧烤’取缔了,让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改善。”“昨天向城管举报,今天就没了踪影,空气质量好多了。”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互相依托,城市环境与城市文明互为促进。我市城市执法队伍已经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和奋斗历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主动承担起繁重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任务,使市容秩序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在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1 城市管理“大机制”
——完善自我服务于民
据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负责人介绍,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行“二级执法”模式,即市、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都是独立的执法主体,以各自的名义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其中,市城管执法局主要行使业务指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及考核评比等职能,遇到城市管理重大活动时,市城管执法局对各城区执法局执法队伍有统一指挥、调动权;城区城管执法局接受市城管执法局和所在城区政府的双重领导,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除柳江河道行政处罚权和水上保洁管理工作由市城管执法局集中行使外,其他行政处罚权全部下发给各城区行使。
2017年4月,我市被确定为城市管理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国试点城市,借力此次试点,市城管执法局在城管系统内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通过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实现阳光执法统一平台,实现执法办案统一流程,法律文书统一规范,办案审批统一制度,人员效能统一监督的“五个统一”规范执法体系。
2005年我市及各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正式挂牌成立;2009年我市成立水上综合执法大队;2016年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直属大队更名为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2017年,市住建委将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移交给市城管执法部门,原住建委已下放至各城区住建局的行政处罚权同时移交;2017年,市公安局将公安交通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中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侵占道路的行为的行政处罚权移交给市城管执法部门。我市城市管理执法系统从始建至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依据城市管理执法需求完善着自身的机制体制,按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理念不断前行。
2 城市管理“大行动”
——严抓细打改善环境
城市管理关键在人,建立一支公正文明、务实高效的执法队伍是开展好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形象良好”的执法队伍,市城市管理部门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案件审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等30多项健全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成立了市、区两级城管督查队,制定了《督察队管理规定》等督查工作制度,市城管执法局定期组织对各城区执法成效、执法队员依法办案、规范执法等进行监督检查;从2015年开始,市城管执法局在广西科技大学对全市所有执法人员进行集中“脱产”轮训,为全面提升执法队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依法办案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为确保我市市容环境良好有序,市城管执法局组织并督促各城区城管执法局深入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倡导“721”工作法,积极探索符合柳州实际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疏堵结合”管理新路子,鼓励各城区合理选择不影响交通及市容环境的三、四级道路设置临时便民疏导点,引导流动商贩有序经营,减少因占道经营引发的矛盾及暴力抗法事件。其中,根据工作部署,柳北区完成了辖区内6个临时便民疏导点的设置,引导就近零散的344个流动摊点集中有序地规范经营,其他城区也在有序地开展此项工作。
2017年3月13日至6月20日在城管委统一指挥部署下,我市开展“车辆违法及停车秩序‘百日大会战’整治行动”,并成立“五车”专项整治工作组,不分时段巡查,督办各城区(新区),加强“五车”乱象整治。通过整治,有效遏制了车辆违法运营、违法占道经营、违法停放的行为。
执法要与时代接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市城管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已于6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积极探索城管执法与“互联网+城市管理”的有机融合,稳步推进信息化执法工作,利用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平台,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行政范围覆盖到全市。建立运行建筑垃圾运输查处管理平台,在新引进的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上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线路管理、运输人员管理和处置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推动了管理服务工作与执法工作的无缝对接。
目前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任务十分艰巨,迎接创卫复审工作虽然已经告一段落,紧接着创城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刻,我市的城管执法队员顶烈日、冒酷暑,大力整治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摆乱卖等“市容十乱”,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燃气专项整治、“五车”专项整治等综合整治“大行动”,让市容环境改善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3 城市管理“大联动”
——多措并举标本兼治
城管部门就像一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却承担着“老大哥”的职责。很多时候提起城市管理,百姓的第一反应就是城管部门。其实,城市管理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市政、公安、交通、规划、园林等多个部门,所以只有各部门联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民,还净于城。
近年来,我市开展道路扬尘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原因就是城管部门联合了住建、环保、公安等多个部门进行联合整治,对造成扬尘污染的违法行为达到多措并举、标本兼治的目的,并形成了常态化管理。
坚持做好与各部门权力划转交接与联动工作,是我市城管执法部门成功执法的“秘诀”,我市也成为了全广西第一个实现住建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移交的城市。目前,市城管部门已集中行使市容环卫、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住房和城乡建设的全部行政处罚权,以及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公安交警、水利、交通、国土、渔政、航道的部分行政处罚权,执法项目达365项。
4 城市管理“大提升”
——科技发力家园变美
随着创城步伐的迈进,市城管执法队员已悄然开启了“5+2”(即指五个工作日+周末两天)与“白+黑”(白天和黑夜)模式,形成全员、全天候、全方位的有力格局,紧跟创城步伐,加大整治力度,打好创城攻坚战。
市数字城管平台如“耳朵”聆听、收集民意,根据创城工作重点、难点及阶段性特征,调整城市管理问题采集类别,集中力量采集百姓最关心的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占道摆卖、车辆乱停乱放、流浪乞讨等各类城市脏乱差问题,为加强对小区、医院、学校、集贸市场周边早夜市、摆卖现象采集,从原来早晨8时至晚上12时的采集时间改为了早晨6时至次日凌晨2时的采集时间。
有了“耳朵”还得有“眼睛”,9月至今,市城管无人机大队共出动人员220人次,出动车辆44车次,无人机累积飞行10小时,累积飞行总里程27596米,累积飞行总次数62架次,采集飞行数据40多G内存,有效地治理了扬尘、“五车”、“两违”、占道经营等非法行为。
我市城管部门通过连续不间断地加强对主次道路、集贸市场周边、公共场所等重点区域违法占道经营、跨槛经营及露天烧烤等现象的巡查和督查,厉打击道整治违法占用、挖掘城市道路乱象、车窗抛物与马路扬尘、道路撒漏等违法现象,使得我市市容环境得到全面改善与提升,形成了人人叫好的局面。
5 城市管理“大示范”
——市民点赞借鉴榜样
7月26日,鱼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依法对位于社湾路水山南面山脚下两处违建厂房进行强制拆除。在拆除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做违建老板黎先生的思想工作,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黎先生的经济损失,拆违人员将屋面的盖瓦一片一片揭下来摆放整齐。事后,黎先生回想起当天城管执法人员不仅执法态度非常好,还为了尽可能减少他的损失,在高温下连续工作了8个多小时,黎先生为此特意送上一面“飓风行动、文明执法”锦旗以表感谢之情。
鱼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负责人介绍,该局成立十多年来,曾多次收到群众送来锦旗和感谢信,但还是第一次收到违建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这是对鱼峰城管拆违工作的肯定。
8月9日,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受住建部委托,由该执法总队政委任雪梅带领执法骨干来柳交流城市管理经验,在开展了10天“一线执法”跟班学习后,任雪梅感叹“柳州山水景中有画、画中有景,市容环境良好、大街小巷井然。”
9月8日雀儿山路雀儿山二小路口柳钢医院门诊部一带,因突发暴雨导致该路段严重内涝,下水道井盖被雨水冲开,存在安全隐患。为保障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三中队队员李荣宇冒雨站在水中,警示车辆和行人绕行的照片被市民疯传,无数市民发表评论点赞,说“有这样的城管,我住在这座城市中感到很安全。”
我市结合作为自治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实际,以建设法治城管、智慧城管、阳光城管、文明城管、民生城管为目标,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做法,已为广西乃至全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9月19日,我市城管执法队伍换上了新装,秉承“换装换思想、换装换干劲、换装换形象、换装换精神”的态度作风,真抓实干的执法热情,踏石留印的工作劲头,这支队伍正在致力于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常态化,努力开创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