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城管”守护“美丽龙城”
树标杆 聚力“柳州模式”
柳州数字城管自建设以来,秉承“法治城管、智慧城管、阳光城管、文明城管、民生城管”的五大城管理念,打造全能型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运行模式。
2016年8月,国家住建部在我市召开“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应用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数字化城市管理同行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柳州模式”在国内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运行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部分功能模块已走在全国前列。
2017年1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评审的第一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信息中心入选49家获奖单位之一,并且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市直机关二层单位获此殊荣。信息中心长期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倡导节能减排。
2018年,柳州市被确定为全国8个“非接触式执法”试点城市之一。 9月26日,全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电子城管”分会场在信息中心举行。会上展示了“智慧城管”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积累,自动识别城市管理问题能力实现“举一反三”,破解了城市管理执法成本高、时段管理难、依法取证难等突出难题,为信息资源和科技创新在城管执法过程中发挥作用开辟了新的路径,助力“非接触式执法”。
“慧”管理 推进系统建设
柳州数字城管系统综合运用现代成熟的计算机、“3S”空间、网络通信、行业实体库等信息科学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拓展了“渣土车辆监控管理”、“垃圾分类管理”、“一体化平台”、“电子城管”等30余个业务子系统。
市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柳州数字城管正稳步推进“智慧城管”项目建设,下一步,智慧城管将改造升级数字城管市县一体化平台、大数据分析子系统、网上执法办案子系统、柳江区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库等4个应用系统,新建全移动服务平台、智慧城管大数据接口、重点区域路段管理子系统、门前三包子系统、违法行为动态监控系统、移动执法子系统、网上监督管理系统、市容环境卫生监管系统等8个应用系统,以及系统相关对接接口开发和系统应用支撑平台。
增范围 加强监督巡查
“城市越来越大,数字城管的管理范围不断扩大,网格也在不断扩增,关注、监督的问题越来越多,说明我们发挥的作用在增大。”一名市容巡查员说。
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柳州数字城管系统监管范围进行了3次大的飞跃,由中心四城区124平方公里至柳东、北部生态新区纳入后的267平方公里,再拓展柳江区至288平方公里。管理范围不断变大,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问题也在增多,成立之初,全年受理的城市管理问题17万余件,而今年受理的案件数已近40万件。
拓渠道 促进服务提升
“以前受理渠道基本以巡查采集和12319热线投诉为主。”一名坐席员说,“为适应新时代要求,及时将互联网产物——微信加入‘城市管理圈’,不仅增加了‘柳州是我家’微信公众举报,还拓宽了媒体关注、网站举报等受理渠道。”
监督大厅值班长介绍,8年前,我们一个班次只接到十多个市民投诉电话。如今,全月坐席员通话次数达5300余次,总时长为110多个小时,平均4分钟接听、拨打一个电话。期间还要受理、核实、立案、督办、核查、结案、反馈案件等,同时兼顾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视频实时监控柳江河面严管区域的河面不洁、船只随意进入、工地内建筑垃圾处置、车轮带泥、道路遗撒及环卫工人冲洗路面等情况,业务十分繁忙。
立机制 助力处置高效
“以前推动处置非常困难,尤其是权属单位不明、区域交叉的案件,处置单位经常推诿扯皮。”信息中心派遣科科长说,“通过多年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总结,信息中心制定出疑难案件的协调机制,增大外勤协调力度,能快速找到‘主人’认领,部分无法找到主人的,也可以通过现场协调、轮值首派等制度落实。”
现场协调处置井盖问题
信息中心负责人表示,数字城管一直合力推动紧急、权属不明等涉及公共安全和疑难案件的处置,每日进行督查、督办和协调,处置效率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有效保障了市民安全出行、解决了城市管理疑难问题。
该名负责人还表示,提升处置效能,考核评价手段需不断完善。
从前,《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细则》只对“按期结案率”和“合格结案率”2个参数进行考核,但是却经常被钻漏洞,于是信息中心不断增加强考核项目,如今已经制定“案件超时处理”、“二次派遣”、“延期率”等13个考核参数,使得考核结果更能客观地反映工作实际。
展望柳州数字城管8年变革,以系统信息平台为依托,为广大市民提供了高效、优质服务,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到“主动”、 “单打独斗”到“齐抓共管”、 “弱”到“强”、 “难解决”到“有办法”、 “粗放式”向“精细化”的五大转变。
(通讯员:王尚书、巢志逖、李茂兵、蒋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