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贯彻“用科技手段管好城市”的工作理念,健全完善以数字化城市管理为轴心的“大城管”格局,落实“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分派,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的工作要求,运行成效明显。全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共受理案件409655件,立案405642件,结案391474件,结案率96.51%。(其中市容巡查员采集上报276974件,“12319热线”受理市民投诉44285件,“柳州是我家”微信反映12155件,视频抓拍立案9106件,网络举报194件)
一、2016年主要工作
(一)发挥先发优势强化高位监督
一是实现“三个率先”。我市是自治区第二个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先发优势明显。2016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在全区创造了“三个率先”:率先研发“视频分级管理子系统”,依照“企业建设、政府租用、部门使用”的建设模式,整合全市7725个“天网”视频监控、城管监控、文化网吧等摄像头资源,将视频监控、抓拍情况纳入系统考核,促使各视频监管单位积极主动开展数字城管视频抓拍业务;率先研发“渣土运输车卫星定位智能监管子系统”,运用“互联网+北斗”、视频接入等技术,实现了对渣土运输的实时监控、在线互动、轨迹回放及数据统计分析等全程监管功能;率先形成独具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运行模式——“柳州模式”,在《城市住宅》、《中国建设信息化》期刊发表了系列介绍文章,出版了数管专著——《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研究》,承接了住建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技术应用培训班”,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同行前来培训、观摩,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该模式在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运行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部分功能模块甚至走在了全国前列,市城管执法局受住建部邀请在第十七次中日城市规划交流会上以“智慧城市与法治思维”为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统一接收、归口管理、属地为主、各负其责”的联动工作机制,将阳和工业新区管理委员会数管平台由原来的三级平台升格为二级平台,直接与市级平台对接,简化了处置流程,提升了处置成效;定期召开市、城区(管委会)数管平台业务会议,积极与相关处置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协调、配合;推动在主城区试行“小广告”清理市场化运作,全年共受理非法小广告案件48846件,全部办结;优化通讯窨井井盖、线缆、立杆首派轮值制度,采取系统、函件、现场等督办方式,强力推动紧急、权属不明等涉及民生的公共安全和疑难事部件的处置,全年现场协调2850人次,处置无主井盖、线缆下垂、立杆倒伏、管道堵塞外涌等案件10533件。
三是加强监督考核。结合工作实际修订完善《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与处置标准》、《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由系统自动生成各责任单位的评价结果及排名;严格把控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案件处置、结果反馈、核查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案件流转环节,贯彻落实“全覆盖、不间断、无遗漏”要求,加强对列入范围涉及安全隐患的部件、事件的监督、巡查;每月下发处置情况通报、每季度编发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简报,并在《柳州日报》和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信息网站上公布季度排名情况;以数管工作年度成绩、排名、案件量、按期结案率四项指标纳入柳州市绩效考评体系,将数管系统月度考评结果按70%的权重纳入市层面环卫经费“以奖代拨”考核体系,按80%的权重计入柳州市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金壶杯”竞赛活动评分,不断强化考评结果运用,基本形成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确保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二)融入“互联网+”升级数管系统
一是完善公众服务。通过“柳州是我家”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升级打造“柳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微官网”,优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投诉举报、问题咨询、案件查询等功能,提供公厕、医院、自行车租赁点等便民服务;“柳州是我家”公众微信平台经常互动的微友已达7752人,月均受理市民咨询投诉类信息6000余条;每天关注“在柳州”、“柳州1号”、“掌上红豆”等App爆料的城市管理问题并核实、立案、派遣、督办,全年受理新媒体爆料信息并审核立案1526件。
二是拓展系统功能。完成公众服务平台、视频分级管理子系统、城区考核评价、市城管执法局督查、数管系统办公OA等功能模块升级开发;积极推广“处置通”APP应用,解决了数管案件流转中的信息对称问题,实现了移动办公,提高了案件的处置效率和管理效能;研发了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各城区(管委会)、委办局、企业的数据集中、数据共享等云服务部署,满足数字城管各终端用户的业务需求,实现大数据云平台整体运筹,为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撑。
三是优化运行环境。完成城市管理部件普查测绘及数据库建库(二期)项目竣工验收,接入第三方地图应用,为数字城管各子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数据支持;积极推进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二期项目及“城管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建设,努力构建“大城管”格局;健全完善网站状态监测、图文篡改监测、恶意挂马监测等安全措施,强化数管系统运行安全;拟定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推动国家试点建设。
(三)努力引导公众参与,打造“全民城管”
一是注重实践引导。着力普及数字化城市管理知识、标准和技术,成为全市第一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2家挂牌单位之一;面向公众开放,组织市民参观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开展数字城市进社区宣传活动;通过在《柳州晚报》、柳州数字化城市管理公共信息网、“柳州一号”APP、“柳州是我家”微信公众号等媒体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城市管理知识全民竞赛,吸引了近万人参与;组织“3.19”城市管理日主题活动,结合现场抽奖、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宣传及咨询、数字城管业务知识培训、数字城管积存案件清理、扬尘治理专项宣传等系列活动,在《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发表专版推介柳州数管,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知晓率、参与度。
二是加强媒体宣传。每周在市广播电台《政风行风热线》进行“12319城市管理零距离”连线互动,在《柳州日报》、《柳州晚报》上专版刊登“柳州是我家”典型微信案例,每月在《柳州晚报》“数字城管帮帮您平台”宣传数字城管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在《我的城市我的家》栏目公示“五车问题”案件处置情况;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以消息、通报等方式及时发布案件处置情况;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数管业务整体运筹,及时分析、发布当前城市管理热点问题的相关数据、报告,引导全体市民关注、监督城市管理工作,同时为城市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四)主动作为助推重点任务
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创城等城市管理重点工作,采取加大巡查采集力度、严把立结案标准、强化派遣督办、媒体公示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了市容市貌的规范、整洁程度,初步遏制了影响大气质量类案件的发生,在建设文化和谐、安全宜居城市品牌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年,通过定点巡查、视频抓拍、倒查录像等方式,受理扬尘类案件7411件、办结5730件;助力全市B级道路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受理立案27769件、办结27319件;助力整治“五车问题”,共受理立案“五车问题”11726余件、结案11513余件;受理“车窗抛物”投诉4万余起,审核立案近14501起;开展专项普查,上报“河岸边停靠船只”51处、“三轮车乱象”242处、“报刊亭”303处、“占盲道(斑马线)停车收费”33处、“防水补漏、僵尸车贴广告”63处、“桥底流浪人员居住(堆放杂物)”19处、“燃气经营点”185处。
(五)相关单位处置成效显著
各单位高度重视数管工作,城区、管委会成立了辖区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分析处置情况,及时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城中区坚持按属地管理、先解决问题后区分责任和落实经费等原则,积极牵头协调辖区内无主或涉及多个部门的案件,采取现场签到、协调过程保存影像资料等方式,及时对案件责任进行认定。柳北区建立了区分管领导、处置单位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工作人员的辖区数管微信工作群,充分发挥微信群信息传播迅速、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特点,打造学习交流、任务部署、情况通报、问题研究、经验推广、落实反馈的指尖办公综合平台。鱼峰区制定了《鱼峰区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督办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实现了案件的及时处置和快速流转,提高了群众对我区案件处置的满意率。柳南区采取每天微信汇报、每周书面汇报、每月向区领导及各处置部门书面通报当月案件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推进数管工作。柳东新区数字城管平台对坐席员实行了网格化责任管理机制,通过“谁跟踪、谁负责”的原则,定人定区定责,有效督促了责任单位按期完成案件。阳和工业新区充分发挥应急处置小分队的作用,涉及安全类的事、部件问题,应急小分队优先处置,保证市民的出行安全。相关市属委办局主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提升,责任单位到一线巡查、执法、维护、协调的值勤率得到大幅增长,联动处置效果明显。
(六)规范内部管理
坚持“四带两通过”(制度带人、业务带人、知识带人、感情带人,通过管好骨干带好队伍,通过搭建平台锻炼团队)的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精准服务城市管理相关单位能力。采用系统点名查岗、GPS在线管控、业绩考核等技术手段,形成“系统管人、人管系统”闭环管理,每月组织员工考核并按A、B、C三等各1/3的比例进行排名、公示和奖励,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持续提升行政效能。坚持在网站上开设《员工风采》、《每月练笔》等栏目,鼓励员工写稿投稿,每月在例会上对供稿、上稿情况进行分析点评。以市级“青年文明号”与“巾帼文明岗”为载体,继续引导和激励员工热爱岗位、优质服务、文明从业、提升修养,有效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是部分处置单位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单位受理平台不熟悉本单位管养范围,随意回退案件;少数平台工作人员不熟悉数管业务,对处置标准、考核细则、系统操作掌握不够,部分单位在流转数管案件时存在各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是县级数管系统建设进度缓慢。柳江、鹿寨已经启动县级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工作,其余各县处于调研、筹备阶段。
三是高位监督力度不够。随着监管范围的扩大,人员、体制问题凸显,部分单位还未建立健全数字城管考评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一)继续推进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建设。高标准完成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确保数据中心试点建设通过验收。
(二)加快推进县级平台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2017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具体要求,积极、稳妥推动县级平台建设
(三)优化联动机制,推动高位监督。各城区和管委会参照阳和工业新区将数管平台设在管委办的做法,健全高位监督的管理模式,推进应急、非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建立联动机制;继续完善县区(管委会)、委办局层面监督考评机制,以系统数据为依据,将考核结果纳入本单位所属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