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数字城管”,生活新概念

提起“数字城管”,很多人会想到万米网格和城管巡查员,似乎与自己关系不大。但是,记者调查发现,“数字城管”其实早已经不拘于一个井盖、一袋垃圾的管理,而是已经开始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数字,正在赋予生活以新概念。

暖气、自来水有人帮你盯

11月8日,正是我省预供热第一天,自管站的监管问题又令许多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头疼了。而潍坊的“数字城管”系统,只用了3个数据就从容为市民解了忧。

8日,在潍坊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该市市区内550多个换热站各自的出水温度、回水温度、出水压力的数据曲线都一目了然,一旦哪个换热站温度、压力低于正常范围,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将报警信息第一时间传给热力公司和监管队伍。

报警的后果很严重。“由城管执法人员和市、区供热办人员组成的监管队伍第一时间就上了门。若排除设备、仪表故障后,发现是人为制造,会与年底结算的财政供热补贴挂钩,并定期在媒体和相关范围内曝光。”潍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孙玉江告诉记者。

潍坊有10家供热企业,其中不乏民营企业,以往每到供热季就有市民投诉有换热站偷工减料。“550多家换热站,拿人盯防得多少人?去年冬天,系统报警1046次,供热投诉一举下降68.1%,是我们历史上最‘清净’的一冬。”孙玉江说。

除了暖气,在潍坊,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公用产品质量也被24小时监控起来。比如供水水压,国家规定管网末端压力不低于0.12兆帕,潍坊根据城市地形地势,分不同时段对每个监测点都设定了压力临界参数,一旦水压过低,就自动报警。“日前,潍坊城区共安装供水在线监测设备20套,系统运行一年来,共发生报警511次。”孙玉江说。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供水的监测指标还有出厂余氯、浊度、PH值等水质指标,供气监测的是管道压力,污水处理监测的是进出厂水量、COD、氨氮等,都是与市民生活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的指标。

“数字城管走到今天,已经不能拘于一个井盖、一袋垃圾的管理,我们建设这套系统之初的定位就是,要用它服务和保障民生。”孙玉江说。

“智能”城市和你互动

如果有一天,你在室外散步,手机短信响了,署名“数字市政”的人通知你赶紧回家接水,因为刚刚某处爆管将影响你家水压。你会觉得惊讶吗?这在济南将很快成为现实。

你迎着晚风走在街上,周边霓虹闪亮,你抬眼一看,路灯居然“聪明”地隔一盏亮一盏了;你发现一处渣土占道,拨打12319举报,只要报上离你最近的路灯杆号,系统自动打开距其50米内的摄像头察看现场情况。这些已在济南、寿光分别实现了。

“数字城市管理”正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变得越来越“聪明”,包括地下城市。11月15日,记者在济南市市政公用数字化管理中心看到,任选二环以内某处用鼠标“挖个洞”,几秒钟后你就如同置身地下,各类市政管网的三维图景都显现出来。蓝的是供水、红的是热力、棕的是污水、粉的是燃气;每段管线的材质、直径,最近两个节点的地理坐标、高程数据都一目了然。

“这是静态位置数据,方便各类工程施工。动态运行数据正在实现实时监测。”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总工程师修春海告诉记者,目前济南市已经基本建成了城市照明、防汛、排水、供水等数字市政业务系统,供热、燃气、道桥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也在展开。

“比如数字供水,一旦出现爆管,系统会自动搜索相关的阀门、可能受影响的区域。”修春海说,“未来若再导入用户信息,系统就会自动给用户发短信,请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将停水影响减到最小。”

如何用好,关键在观念转变

11月15日,在济南市数字化城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筹备网络升级。升级后,济南城管著名的“西瓜地图”、“公厕地图”、在建工程、户外广告等都将变身电子地图供市民使用、监督,该中心还计划开通24小时网上交流渠道,和市民保持互动。

“数字化城管,被我局视为城管工作的总抓手、组织指挥的总枢纽、为民服务的总平台。”该中心副主任张德山告诉记者,“包括西瓜地图,其意义并不在于为瓜农提供了多少方便,而是标志着城管理念的转变。数字化只是手段,关键在人的观念。”

“数字城管的运作机制,本身也是一种为民服务理念的转变。”青岛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王镝告诉记者,从1996年烟台的“社会服务承诺制”到青岛的“换煤气罐延时赔付”,再到现在数字城管的“事事有时限,件件有核查”,在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上,可谓殊途同归。

不可否认,数字城管给很多部门戴上了“紧箍咒”,井盖多长时间内装好、垃圾多长时间内清除,发到每个部门的数字城管指挥手册上写得清清楚楚,难免会让一些懒散惯了的部门很“不爽”。如何让包括垂直管理部门的所有部门都积极行动起来?如何让8小时时限变成2小时完成?需要考核和协调的智慧,也需要运行机制的理顺。

“管理职能的优化整合是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建设的难点,也是其能否高效运转的关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巡视员昝龙亮告诉记者,“如果只搭起硬件,不能理顺管理职能,优化管理流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改变市区和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失去了意义。 ”

“城市在不断发展,机制须不断理顺,群众要求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数字城管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昝龙亮说。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