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90年代起,大量出现的乱张贴、乱刻画、乱涂写的不法小广告,成为各城市的通病。为治理这种俗称“城市牛皮癣”的小广告,各地的城管部门为此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治理的效果一直不佳。“城市牛皮癣”成了影响城市容貌和城市文明形象的一大顽疾。
2003年我们引进了第一代语音提示系统(俗称“呼死你”)并在电信部门的配合下对办假文凭假证件的电话进行停机处理,为遏制“城市牛皮癣”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呼死你”系统自启动以来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象--发出高频呼叫被恶意转移。有些机主将电话转移到110、119,或新闻部门的热线电话及政府部门办公电话上,有的甚至将电话转移到别人的住宅电话上,执法部门只能停止对非法号码的追呼,以保全“无辜电话”。随着手机普及和功能的加强,一些办假文凭假证件,召“公关人士”的不法分子想出了应对办法,一是被查到就更换电话卡。即使被停机了,买一张电话卡也只需几十元,成本很低。二是换用外地手机。因为地域原因,本地的电信部门只能使本地号码停机。三是使用免费接听功能或包月接听功能。语音提示系统运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却正面临着两大尴尬,即:接受处理的少,继续违章的多;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特别是对于使用外地号码手机的违章者缺乏有效处置手段。
现在不少城管部门已经对第一代语音提示系统进行改良和升级,改进后的“短信警示系统”最大特点,就是利用发送手机短信形式对非法小广告张贴者进行警示,而且发送的短信,都由接收者付费。短信告知系统的主要优势有四:
一是解决了恶意转移的难题。可以让机主无法再使用呼叫转移的方式转移警示内容,敦促其至城管执法部门接受处理,进行整改。
二是解决了拒不前来接受处理的难题。由对方“埋单”。黑色广告主一天不到市容监察部门,短信就将一直跟踪,不断扣除费用,直到话费用完为止。及时违章者不来接受处理,也可以使其通讯工具失去作用,达到阻断业务往来的作用。
三是解决了外地电话无法制约的难题。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电话,都可以进行提示。
四是解决了执法成本高的难题。语音提示是我们不断付费,短信告知是对方付费,可以大大减少执法费用的支出。
据了解,大连市、北京市、吉林市、乌鲁木齐市、太原市、武汉市等不少城市已先后启用了新系统,收效甚佳。目前我省已有一些城市正考虑实施。南通如能尽快实施,治理“城市牛皮癣”的问题上可以在全省领先一步。
有人担心启用“短信警示系统”,法律上没有依据。语音呼叫系统刚启动时也曾受质疑,现在赞成的声音比较多了,并没有造成法律上的被动。据了解,目前已经使用新系统的城市还没有出现法律上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避免法律上的被动:
一是在操作上我们可以先进行语音提示或发送免费警告短信,机主未接受处理,再发送付费短信。操作上可以分2个步骤:提示(免费),发布两天,告知对方张贴非法小广告,并请在规定时间内接受调查;如两天后拒绝前来再发警示短信(收费),发布两天,告知对方张贴非法小广告,并请在规定时间内接受调查;如两天后拒绝前来再发警示短信(收费),责令对方立即接受处理,否则加快反向收费短信频率,直至费用耗尽而停机,这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强制执法措施。
二是在对象上我们也可以避免被动,法律保护的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违法活动应不在保护之中。付费短信先严格控制,仅针对办假文凭假证件、召“公关人士”的违法行为。这和我们目前采取的停机强制措施是一个范围。停机强制措施实行一年多来,并没有任何法律纠纷出现过。
外地的运行模式目前有两种,一是由城管部门委托短信运营商定时向广告主发送对方付费短信(大连)。二是使用新的软件,城管部门自己定时向广告主发送对方付费短信(吉林)。一条短信的费用高的5元(大连);中等的1元(吉林);少的0.5元(北京)。
综上,“短信警示系统”在法律上和技术上都没有大的障碍,在实际运用上也不乏成功的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可以使自己少走弯路。上述两种方法的投资规模、运行中的技术处理、还需完善的地方等问题,需尽快组织实地考察,拿出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加大城市管理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有效治理“城市牛皮癣”这一城市顽疾。为打击犯罪,建立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朱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