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案例

一、把事权下到基层,建立了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

首先将环卫清扫保洁、市容市貌日常管理事项下放到城市各区,市一级负责督查考核,区一级负责组织实施。随后,又将园林绿化管养、治违拆违等事项下放到区,责任上肩,权利明确,区级政府、街道积极性被激发,工作效能全面提升。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城市管理职责范围,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市级统筹职能,明确区级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合理界定市、区、街道和社区四级管理职责,明确各级的事权、财权和行政许可权,充分发挥区级政府、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管理工作下延,构建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三大体系。

二、向市场购买服务,建立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运行模式。

一是大胆推行服务外包。由区级政府授权区城管部门牵头,将主次干道、小街小巷、公共场所、无物业管理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接合部、铁路沿线、河港堤坝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清洗降尘、设施维护等工作任务整体打包,委托专门招投标公司,面向市场公开招标。二是严格制定工作标准。为保证作业效果,提升服务质量,市一级城管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高于国标的作业、质量标准,对承担城市管理工作的专业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如,在环卫作业上坚持24小时保洁制度,要求可视范围不见垃圾,无卫生死角,确保路面、行道、侧边石、交通标线现出底色。三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为确保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扶持、培育市场主体。其一,创新竞标方式。招标引进清洁公司时,先通过专业评估公司,对各片区的环卫作业量进行评估,确定一个完成该作业量所需的资金额度,以此作为底价。最后从竞标单位中,选出与该金额最接近的公司作为中标单位。其二,提供设备租赁。市场初期,政府为减轻企业竞争压力,投资购买了一批机械设备,为企业提供租赁服务。四是不断规范市场秩序。为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行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在招投标过程中,严格审查企业资质,把好“入口关”,确保业务精、口碑好、信誉佳的专业化公司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在企业中标后,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企业管理,加强监管考评。

三、让群众参与管理,建立了科学公正、奖罚分明的考评机制。

一是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关注群众呼声,广泛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老干部、网民代表和市民代表等担任考评委员或考评监督员,实行全程监督。引导群众行为,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走近城管工作,带动家长参与城市管理。发动群众“挑刺”,设置了城市管理有奖举报信息平台,群众发现身边与城市管理相关的问题,编辑短信或彩信举报,经核实便可得到5或10元的话费奖励,奖励经费由相应的责任单位承担,处置情况也会及时向举报人反馈。二是依托数字城管提升监管水平。建起了覆盖全市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把城区划分为116个责任网格,充分发挥科技在城市管理中的倍增器作用,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用信息采集员进行“全盘扫描”。用GPS系统进行“实时跟踪”。用视频探头进行“自动查毒”。三是通过严格奖惩提高工作效率。将考核问责机制作为核心要素,避免城市管理流于形式,建立“日考评、周反馈、月评比、季讲评、年总结”的制度,坚持24小时,365天严格考评。

成效:

短短几年时间,株洲城市管理实现了“三个转变、三个一样”:由政府包揽向市场运作、突击式管理向常态化管理、以城区为主向城乡同治的转变,城市环境做到了白天和晚上一个样、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一个样、节假日和平时一个样。城区道路机械清扫率达到74.1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85%提高到100%,环卫清扫保洁时间从18小时提高到24小时,市政设施完好率、路灯明亮率由90%提高到99%以上,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品位和形象显著提升,广大市民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明显增强,被评为“湖南省最干净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株洲市城市管理与体制创新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个县城创建为国家卫生县城,1个为省级卫生县城,炎陵县有10个乡镇获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十八大召开前夕,株洲作为湖南唯一一个典型,被写进了新华社发表的长篇通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纪实》。

影响:

株洲的城市管理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先后有广东、安徽、四川、江苏等30个省级行政区,520余批次地级以上的城市代表团来株洲考察交流城市管理工作,湖北省政府还专门发文,组织17个地市州来株洲学习城市管理,武汉、佛山等地全面推广株洲城管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株洲城管现象”。各方认为,株洲改革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做法和经验,可复制、好操作、见效快,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都能做到,具有普遍意义和标本意义,值得借鉴推广。

株洲城市管理“五子登科”考评机制:

镜子。市一级制定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工作效果是好是歹,拿来一照,一目了然。

鞭子。市城管部门负责加强考评督查,奖优罚劣。

票子。设立2400万元的城市管理奖励基金,每月根据考评结果重奖重罚,第一名奖100万,最后一名罚30万。

面子。每月考评结果公开见报,不仅公布名次、奖罚金额,同时公布区长和分管副区长的姓名。

帽子。连续两次排名末位,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并通过媒体公开说明原因,连续三次排名末位,主要责任人就地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