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
井盖管线类疑难问题无疑是智慧城管日常运行中最大的难题。因井盖权属单位多、历史信息传承度低、对象类型复杂,部分井盖管线类问题寻找权属单位难度较大。而井盖管线类问题一旦发生也许会造成诸如“井盖吃人”等较为严重的后果,威胁市民的出行安全。近年来,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不断探索如何利用“大城管”、“大协同”优势,以疑难问题前置性解决模式不断推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型。
所谓疑难问题前置性解决模式是指先于疑难问题出现已经在完善问题解决机制的一种模式。这个模式有别于以往“问题先导”模式在疑难问题出现后追着问题跑的解决模式,把问题想在前面、解决在前面。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在于政府主导,引入了协同单位(企业)联合自律,可以说智慧城管所扮演的角色从之前的追着问题亲自干的“划桨手”变成了引导协同单位自主干的“掌舵手”。
尝试一:管线类疑难问题分区一体化管理模式
管线类疑难问题分区一体化机制将宁波市主城区以自然线性边界(宁波的甬江、姚江、奉化江和杭甬高速)分割为四个区域,分别由电信、移动、联通和华数自家单位进行分片包干(如下图)。在日常工作中,各单位在各自划分的责任区负责地下综合井盖板和管线的巡查维护工作,保证所属责任区井盖管线的完好无损;在出现丢失、破损等现象均有该区域指定的单位进行应急维修。同时对应急井盖外观、尺寸进行了明确,使得应急井盖在外形上与一般井盖有明显区别。该机制于2014年11月起试运行,至今已先后对分布在市六区近百件井盖管线类疑难问题进行了分区统一(应急)处置。
探索小结:管线类疑难问题分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宁波智慧城管在引导企业行业自律上的一次尝试,通过政府机构(智慧城管)将企业汇聚起来,以非行业联盟的形式,将工作任务(疑难问题处置)平均地分配出去(按照自然线性分割分配)。从一个个案件逐件、次进行落实的辛苦划桨的角色变身成为将协同单位联合在一起扮演运筹帷幄的角色。
尝试二:井盖标识标准化
井盖标识标准化工作于2016年7月开展。前期经过近一年的摸底和酝酿,我中心先后走访了近30家产权、运维及有关管理部门(单位),通过综合分析、研判,拟定了《井盖、管线标识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井盖管线标识标准化工作主要要求各井盖管线单位对其在试点区域内的产权设施上统一使用标准化的标识信息,确保内容洁净、清晰,无遗漏。根据各协同单位排查前期纳入整改井盖近5000个,整改方式以更换和贴标为主。更换新井盖及设施标签要求具有权属单位LOGO、投诉电话等信息。截止至8月底,共完成井盖贴标4500余个,更换井盖356个。本项工作获得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评价,获得了《钱江晚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人民网、宁波电视台等14家主流媒体的报道。
井盖标识标准化铭牌要求示例
部分标识设计稿和现场图
探索小结:井盖标识标准化是从城市管理到城市治理转型的一次有效尝试,通过对井盖单位(包括政府机构和企业)井盖标识标准的要求,倡导企业自主向标准靠拢,以民生、民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大城管”工作的标准化水平。标准化,是城市管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井盖管线方面有这样一个标准化的先例和试点,可以对其它城市管理领域工作标准化推进有所启发。
尝试三:专项整治工作(以废弃线杆整治为例)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业务运行部协同电力、市政、园林、交警、街道以及电信等部门,于2016年3月14日就贺丞路沿线25根废弃线杆进行协同处置。在此基础上,智慧城管在六区开展废弃线杆整治工作。整治得到了六区中心的高度配合,协同电力、路灯、市政前期办、电信、移动、联通、公安交警、市政、热力及属地城管、街道等多部门和单位。经核定截止至目前,共完成各类废弃线杆清理近800杆,其中六区中心协调完成废弃线杆整治269杆(包含各区代整治69杆)。
探索小结: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为智慧城管在疑难问题处置上获得了大协同配合的又一次良好实践。从“下发案件逼着做”到“协同单位主动做”,这样的一次集中性整治工作,对以后协同工作开展有着引领性的作用。
来源: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