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 | 以“全周期管理”提升超大城市治理

超大城市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大,各种要素密集、快速流动,既是重要的发展增长极,也是突出的风险集聚点,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还需要将风险管控好。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省考察,在谈到如何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时,提出“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昨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全周期管理”是着眼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治理体系提出的新理念,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这个新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路子提出了新的要求。
充分认识“全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在超大城市治理中还存在着治理模式碎片化、管理方式较为粗放、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而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城市治理在资源动员、应急处置、协调配合、服务供给等具体方面存在一些缺陷,有的城市基层治理基础薄弱、执行能力不强、治理手段落后等问题显现,亟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全周期管理”反映了城市治理的客观规律。在疫情暴发、国家治理能力经受“大考”之际,“全周期管理”理念被引入城市治理领域,为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的指引。“全周期管理”突出全流程管理新格局,强调协同高效、科学治理,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全过程联动,以及运行与服务、维护与优化、升级与更新等城市治理过程的协同,提升城市治理的总体效能。
“全周期管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周期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让城市治理主体各方充分发挥作用,党委政府、市民群众、社会企业各方协同联动。城市治理着力于统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市民安居乐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时,致力于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各社会群体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全周期管理”是超大城市治理补短板、强弱项的重要指引。将“全周期管理”意识引入城市治理领域,带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目标导向。针对这次疫情大考中暴露出来的治理短板和弱项,用全周期管理所带来的系统集成方法,打造城市治理完整链条,从源头到末梢实现全流程、全要素管控,尤其着力建设基层社区这一城市治理的“末梢神经”、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周期管理”在超大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超大城市治理涉及方方面面。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要求把城市治理各环节运转当成一条完整链,从全周期进行总体设计,形成科学系统、协调完备、务实高效的治理体系,通过有效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提升治理体系的韧性和灵活性,提升应对重大风险灾害的能力水平。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系统思维。要坚持系统思维,注重科学统筹,把超大城市视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生命体,将城市治理中的每一步、每个环节视为生命的成长阶段、组成部分,跳出视野局限,实施科学系统的管理。从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环节的管理过程,关系到政府、市民、社会等主体,涉及城市供应商、消费者和居住人员、维护人员等多方利益相关者,每一步都要求做到坚持系统思维,将管理维度与各种要素有机结合,建立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全周期管理”体制和机制。
二是必须构建多主体参与、协同完备的治理体系。通过再造时间、空间和层级,进而改变治理主体内部、各层级治理主体之间以及治理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架构,建构一个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层级清晰、治理机制联动的城市治理体系,以推动治理迈向多元、集约、协同、高效。超大城市治理,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协同配合。从这次疫情应对来看,在党委政府、市民、市场和社会等多方力量中,各级组织、部门、机构和人员需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作战,尤须加强社会协同参与治理,将社会力量组织起来,发挥志愿组织、志愿者的作用,打破传统治理体系的条块分割格局。
三是必须着力于务实高效管理。要注重管理过程全流程,注重预判性和多元政策储备,注重投入的有效性、高效性,达到高效治理。高效来自精细化管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要完善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体系,使城市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分解量化、明确责任,层层落实、强化监督,确保执行有力。要精准施策、精细治理,把“全周期管理”意识化为实实在在的治理效能。高效还需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推动城市治理的动员组织体系与新技术条件配合,实现社会协作组织体系的智能化,进一步做到精准化、高效化,更有效应对风险危机。推进城市智能化管理,将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四是必须加强前瞻性研究。要在常规状态下随时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需要重视治理的前瞻性和预防性。超大城市有大量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时也要未雨绸缪,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目前,城市治理体系大多仍是以处理日常事务为设计依据,应对突发危机的配套机制不够健全,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多地曾面临医疗物资紧张、医护人员不足的局面。对此,要有反应迅速的社会整合和社会动员能力,有良好的多方案预案体系和平时的认真演习操练,遇事才会避免仓促应战。同时还需要稳定舆情、稳定预期,各种信息一定要清晰、及时、准确,提高透明度。
探索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城市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融“全周期管理”意识于城市治理各方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扎实做好基层治理工作,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
一要构建市域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党建引领+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完善推广全流程管理标准,设立协同治理平台,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做好超大城市社会治理。以网格化管理有机统合市民群众的痛点和治理的难点,按照精细、精确、精益的原则,不断优化城市治理的理念、机制、手段和技术,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四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提升城市治理总体效能。
二要加强城市治理人才队伍建设。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治理,一流的治理需要一流的人才。“全周期管理”所蕴含的系统性和统筹性,相应地对城市治理的重要主体——各级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培训学习补齐短板,提高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增强社会动员组织、防控应急应对等方面成效;优化考核、评估、激励机制,提升整体治理效能。在政府业务部门领导班子中配备具有权威的高级专业人才,同时要尊重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才意见建议,做到科学决策。
三是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基层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它的价值和意义,在于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构建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下沉治理资源,以保证社会细胞单元的健康高效运行。依靠街道和社区,对志愿者和社会组织进行引导和联动,有机融合纵向管理体系和社区群众自发管理,实现基层治理优化。城市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统率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服务,创新服务群众机制,在精准施策、精细服务中有效激活基层治理。
四要强化科技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强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要超前谋划城市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加快以城市大脑为中枢,以各种平台为网络,以5G、数据存储设备、超级计算设施等为骨干,各种智能终端为节点的智慧城市建设。同时,要整合利用好现有资源,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消除“信息孤岛”,形成统一指挥平台,增强城市协调统筹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信息传导效能,不断推进城市智能管理和服务,并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