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眼里,小贩和城管好像是天生的“对头”,但这样的“剧情”也有峰回路转的时候。一名有着5年街头“练摊”经验的“资深”小贩,竟“转型”成了一名城管执法队员。这不是电影里的桥段,而是发生在我市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个真实故事。
“练摊”5年从没被城管扣过摊
陈佳益今年34岁,皮肤黝黑,身材高大。一年前,他还是一名令城管头疼的流动占道摊贩。而如今,他已经是城中区城管局的一名合格的一线城管执法队员。
“我以前在在柳南推车卖粥,一干就是五年,但从来没有被城管扣过摊,别人都以为我在城管局有朋友,”陈佳益说,不被扣摊的“诀窍”其实很简单,就“配合”两个字,“遇到城管执法,只要配合执法,马上撤离,一般都不会被暂扣东西。”
后来,陈佳益发现流动摆摊始终不是长久之计。2016年,他得知柳州市城管部门招聘协管,认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便来应聘。经过一系列的应聘程序,陈佳益如愿成为了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执法队员。
以新身份迎接新挑战
当小贩时,陈佳益曾觉得城管工作轻松,每天走来走去巡逻就好。但真正入职后,陈佳益发现,不仅收入比摆摊少了近半,平日里的工作也不比卖粥时轻松,“清淤、违停、占道经营,数管投诉,每天都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
刚当上城管后的一段时间,经常有朋友跟他开玩笑,问他“今天扣了几多摊”,“扣点果回来吃呀”。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陈佳益都是微笑以对,耐心解释城管工作。
陈佳益说,外人对城管有很多误解,认为城管执法不讲情面。但事实上,城管遇到占道经营小贩都以劝导、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的小贩,才会采取强硬措施。
在执法过程中,陈佳益也难免遇到一些恶语相向的小贩,但特殊的经历让他更了解该如何处理与小贩的关系。他往往先给一些时间让双方冷静下来,再慢慢和小贩讲道理。
相互理解才能和谐相处
在陈佳益看来,城管和小贩并不对立,反而双方要互相理解,才能利于工作的开展。遇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小贩占道经营被处罚时,陈佳益会建议小贩将困难上报到城管部门,让管理者酌情考虑以教育代替罚款。
从小贩到城管,陈佳益既感受到了小贩经营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城管执法工作中的不易。陈佳益认为,只有文明执法,灵活执法,人性执法,才能消除大众对城管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