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持久干净 天持续湛蓝

——我市扎实推进城市治理长效化和生态建设常态化

来自市环保局的环境空气质量报告显示,1~9月,我市的空气质量好于去年同期,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了5.5个百分点;10月1日至7日白天,市区空气质量为优良……“柳州蓝”的背后是我市加强城市治理的结果,是我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结果。过去五年,我市的城市治理有哪些新变化?今后五年,我市的城市治理会有哪些新举措?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过去五年:拆除违建面积770.8万平方米

——城市治理长效化让城市有序起来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五年,我市城市创新管理不断加强,“多规合一”试点扎实开展,数字城管持续优化,率先在全区开展打击“两违”的“风暴行动”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累计依法拆除“两违”面积770.8万平方米,构建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绿满龙城”“生态花园•五彩画廊”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0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5.99%,分别比2010年提高2.3和2.78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由10.1平方米增至12平方米。

此外,我市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十二五”期共投入25.81亿元用于环保建设,累计关停35家污染企业,先后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市区空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让柳州的上空持续呈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今后五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

——生态建设常态化让城市美丽起来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名负责人介绍,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今后五年,我市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初步建立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保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到2020年,生态文明制度建立健全,“美丽柳州”乡村建设基本完成,努力将柳州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市。

这名负责人介绍,今后五年,我市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深入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绿满龙城”等生态工程建设,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7%以上;实施宜居环境计划,开展“花园城市”2.0版建设,打造“紫荆花城”品牌。推进“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着力构建生态文明柳州,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5%以上,城乡环境更加生态宜居,生态文明水平明显提升。

“把严的整治、严的要求、严的处罚贯之于城市治理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这名负责人表示,今后五年,我市将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整合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城管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广运用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将“三无”小区融入社区网格管理,加大铁路和公路沿线、柳江沿岸、城乡接合部、城市进出口道路整治与改造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建设,提升城市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