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是第二十届广西环卫工人节。据了解,近年来,柳州晚报、柳州1号APP及柳州城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加大对环卫工作的报道,引起社会多方关注。
记者采访获悉,我市将提高环卫工作水平、加大环卫基础建设,进而改善宜居和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牌形象。那么,我市环卫作业模式、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将有哪些变化呢?据了解,全区从2015年至2017年底,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新建、改建各类市政公厕2180座,我市的目标任务是建设283座市政公厕。2016年为民办实事市区新建改建114座公厕的建设工作已顺利开展,10月底完成项目招标工作。2017年的目标任务是140座公厕(包括新建改建重建),下一步计划将新建市政公厕日常管理推向市场化,由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公厕,促进环卫事业改革。
记者采访得知,目前我市采用的生活垃圾收运通过电动垃圾收运三轮车对各物业小区、商业区及沿街店铺和主次干道的果皮箱(垃圾桶)进行生活垃圾收集,再运输到垃圾转运站进行倾倒,这种生活垃圾收运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城市管理的要求。
今后,小区、商业区及沿街店铺等区域的垃圾收运将采取“以桶换桶”的试点新模式,做到城区范围内居民、沿街商铺的生活垃圾“以桶换桶,垃圾不落地”,有效避免生活垃圾转运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提升我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卫生。此外,我市还将加大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垃圾专项治理两年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