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便民车”缘何给城管添堵

有关部门称已拟定相关改进管理方案

被誉为“把菜市装在车厢”的生鲜便民车,充当集贸市场“毛细血管”亮相路边,被列为柳州市政府惠民工程。但此项工程在运行过程中,似乎有点“水土不服”。城中区城管执法局近期组织力量,查处了多辆便民生鲜销售车占道经营的问题。“生鲜便民车”缘何给城管添堵,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

违规“熟面孔”上了“便民车”

目前在龙城部分路段出现的“生鲜便民车”,车型属经改装的轻型卡车。车厢盖板打开后,即成为开放式经营平台,但车厢面积狭小,大部分经营物品只能摆到地面。

为解决“占道经营”问题,有关部门在经营点地面划出约40平方米的黄线。一些经营点虽没有超出黄线,但却占据盲道,“黄线”如何划定也引发市民的质疑。

有的生鲜便民车不仅在路边经营,还增设伸缩遮阳帐篷、太阳伞,导致观感杂乱,甚至影响市容市貌。

今年6月以来,城中城管执法人员针对此类现象,开展了查处行动,在晨华路和瑞康路交会路口,暂扣帐篷、不锈钢货架等物品,对数辆生鲜便民车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

“有的生鲜车经营人员,竟是以前推着三轮车、违规占道经营的熟面孔。”查处的城管队员称。

“合法占道”受质疑

据了解,“生鲜便民车”从去年12月启动,属于“生鲜农产品车载进社区”的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本意是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农产品,市区共设置了20个流动销售点。但仅过几个月时间,市民发现河东片区的销售点开始变成主营水果的“地摊”,并且生鲜车24小时停放路边,长时间占用道路。

更为尴尬的是,有投诉者拨打12345政府热线,称“生鲜便民车”停放在路边人行道,销售蔬菜、水果和鸡蛋,而旁边就有很多提供此服务的商铺,要求核实之后另外选址。

记者了解获悉,有关部门经常处理这类投诉,市民投诉的倒不算多,投诉主要来自同一路段经营水果、蔬菜的同行。很多铺面经营业主认为,他们需要缴纳店面租金,但“生鲜便民车”无需缴纳租金,还能得到政府扶持补贴,在同一路段设点经营,有悖市场公平竞争。

改行卖果谋出路

在阳光100小区附近,一辆生鲜便民车停在清和路路边,蔬菜类品种不多,水果成为主力经营品种。

工作人员称销售蔬菜利润很低,猪肉销售需要冰箱低温储存,但没有通电条件,所以没有这项业务。

“以前接手的人,土鸡、豆腐、蔬菜都有,品种也很多,也有一些人购买,但销售量不算大,利润其实很低。”工作人员称。

对于生鲜车24小时在路边停放的原因,该经营点的工作人员解释称,为减少车辆磨损,行驶证被公司收回,缺货时可用微型车、三轮车补货。

住在阳光100小区的梁女士,在附近生鲜便民点购买巨峰葡萄,对每斤6元的价格比较满意,表示不但比超市便宜,而且更加新鲜。“生鲜车的价格不算便宜,也不算贵。”几名受访者称。

记者从柳州市商务委市场体系建设科获悉,针对生鲜便民车当前存在的问题,已拟定相关改进管理的方案思路,设法进一步协调解决,且已向营运公司提出要求,“生鲜便民车”不能承包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