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健康”从惠民“方便”开始

——两个问与思探析我市今明两年新建改建143座公厕

位于环江滨水大道的一座崭新的移动公厕

“我市总体规划在2016年至2017年新增改建143座公厕。”正值我市巩固和发展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健康城市之际,来自市发改委的“惠民信息”经本报8月16日一版《市民“方便”将更方便》报道后,引发各方关注。一些市民、博友在参与讨论时认为,公厕是龙城这座城市文明的反映,建设健康城市就从维护惠民的公厕“健康”开始做起吧!

问:新建改建143座公厕建在哪?

思:建管“两轮”一起转才完美

来自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的统计,目前,我市环卫系统管理的公厕共有186座(其中移动公厕18座、车载式移动公厕2座、拖挂式移动公厕2座)。为缓解市民如厕难问题,我市把公厕建设纳入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今年新建、改建的114座公厕,现已立项48座改建公厕,并完成了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预控价编制、开展水电报装等前期工作。

在我市总体规划在2016年至2017年新增、改建的143座公厕中,新建的厕所有97座,其中合建式公厕(含垃圾中转站带设备)10座、独立式公厕82座、移动式公厕5座,主要分布在市区主干道、市政公用广场以及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人流聚集的区域。改建的22座公厕设施陈旧、档次较低。重建的24座公厕是为了更加符合有关标准和市民的需求。

这些新建、改建公厕建设将充分尊重民意,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布局合理、标准适宜的原则,设计将充分考虑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障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设置老年人专用厕位及无障碍专用厕位,合理分配男女厕位比例。

“便民工程呀!便民利民呀!”博友“闷敦儿熊熊”“小丹妮儿5566”等看到柳州日报微博刊发我市今明两年新建改建143座公厕的信息后,纷纷留言评论。一些博友认为,重公厕建设,还要重公厕管理,建设与管理并举,双管齐下才完美。我市新建改建143座公厕后,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这些公厕日常维护与管理,提高公厕的卫生水平;希望广大市民文明如厕,让公厕保持干净卫生。

问:公厕建设是否与城市需求同步 

思:健康城市从公厕“健康”做起

按照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有关要求,应当在广场和主要交通干道两侧以及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物附近设置公厕,并设立明显的标志或指路牌。一般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保有3座至5座公厕。

我市始终把公厕建设与城市发展和需求同步推进。如环江滨水大道今年全线通车后,我市配套公厕建设。目前5座移动公厕建成使用,固定公厕正在建设。

8月18日,记者在环江滨水大道上一座崭新的移动公厕看到,厕所门上方,“有人Busy”“无人Free”LED显示屏智能提示,方便使用者使用;四个男女通用卫生间内,灯光、手纸盒、洗手池、梳妆镜、垃圾桶、排风扇、一键冲水设施等一应俱全,“请勿吸烟”“小心地滑”警示明显,此外,还设有无障碍卫生间。“为保持厕所的干净卫生,每天都有专人来打扫和管理。”城中区环境卫生管理处的一名环卫工作说。

目前,部分公厕还处于“亚健康”状态:有的设施陈旧、档次不高;有的干净不持久、清洁不全面等。为确保对公厕进行有效管理,我市做到定期保洁,公厕清洁由原来的一天2次增加到一天3次。

市创卫办有关人员说,小厕所,大民生。公厕的卫生、规范,粪便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预防疾病、确保市民的健康意义重大,是健康城市建设中的内容。从某种程度上讲,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要从加强公厕规范管理和维护公厕“健康”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