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交警部门获悉,我市自主研发的交通设施信息管理研判系统,已通过了国家信息中心的评测、项目监理单位的验收,成为广西首个交通设施信息管理研判中心,使得城市交通管理更加数字化,行车秩序更加规范化,助力平安柳州再上新台阶。
“平安柳州”科技打造
据介绍,交通设施信息管理研判系统能将全市的静态交通设施如标志、标线、护栏、信号灯、新建道路、电子警察等九个方面的基础数据逐一进行信息采集、分类建档、坐标编码,继而完整录入。当把各种数据采集起来进行集中管理与分析后,我市便告别了旧式的粗放型管理,做到全信息化控制,并实现了实景地图的可视化浏览,随时更新维护抢修、新建数据,确保数据的及时、有效。
交通设施信息管理研判系统在大数据分析上的优势显著,在与交通监控及查布控系统配合使用时,接连建功。前段时间,有广东省的车主举报,其未曾来过柳州,却收到了在柳州交通违法的通知。市交警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研判筛查功能,居然在桂中大道发现了同样车型、同样颜色、同样配置、同样车牌的“双胞胎”车。“我们发现在相近的时间内,这个号牌车辆的行驶记录在相隔非常远的两个路口出现,这非常奇怪。”在调查中,办案民警推测套牌车可能不止一辆,并又着手进一步查看道路监控,果然发现了两辆套牌车经常行驶的路线,并很快锁定了其中一辆套牌车车主的住址。为了不打草惊蛇,办案民警决定继续追踪调查,当确定第二辆套牌车的停放地点后,统一行动查获这两辆“双胞胎”套牌车。
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交通设施信息管理研判系统更为出色的是数据共享,尤其是可以对划定区域、指定道路、路口的交通设施维护工作实现快速精细化统计及预算,平均故障发现时间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为6小时,平均修复时间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为2小时,运维资金投入减少15%。
交通安全全民参与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道路旁很多交通信号灯上的醒目位置都安装了“交通信号灯信息牌”,牌上标注了信号灯编号、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市交警支队指挥处警大队负责人介绍,别看这个“交通信号灯信息牌”小,作用却大。“市民是交通最广泛的参与者,信号配时是否合理他们感受最深刻。”该负责人表示,刚挂牌时,热线电话不断,每天达到一百多个,纷纷反映信号配时不合理,我们实时响应市民的来电,经查证属实的,立即进行调整。
市交警支队宣传科负责人表示,为了将市民吸引到打造“平安柳州”中来,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的“随手拍”是为群众特别设置的交通设施微信报修通道,再加上交通设施24小时报修电话、数字城管、媒体信息、日常巡查等,配合交通设施信息管理研判系统保障道路平安畅通。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随手拍”共接受案件444起,其中设施案件376起,非设施类案件68起,与数字城管案件重复57起、与事故案件重复112起,确保了道路交通设施设置、维护及抢修的及时性、规范性和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