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冷热不均”?

市区建筑施工工地治理裸露黄土问题呈现“两重天”现象引发拷问——

“各建设、施工单位5月底之前必须完成对所有裸露黄土的覆盖,对超过3个月不施工的黄土地,要采取撒草籽绿化或铺装遮盖等措施。”5月12日,全市施工工地黄土地覆盖问题整治工作推进会议发出“限时令”(见本报5月13日一版《严管重罚让文明回归》),引发关注。

连日来,记者在跟踪调查时发现,建筑施工工地治理裸露黄土问题呈出“冷热不均”现象,部分工地积极执行“治理令”,已覆盖裸露黄土,但大部分工地仍处于观望状态。

探访——有些裸露黄土已披“网纱”很多黄土仍裸露煞风景

5月16日,记者来到环江滨水大道C段(三门江大桥至静兰大桥之间路段)看到,几名工人在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管队员的监督下,用防尘网覆盖裸露黄土,不让大风起兮“尘”飞扬。记者路过桂柳路发现,一些裸露黄土也被防尘网覆盖。

在桂中大道延长线一处建筑工地,记者注意到,裸露黄土用防尘网覆盖了部分。据该建筑施工工地一名姓梁的负责人说,5月13日,工地开始用防尘网覆盖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裸露黄土,目前,覆盖工作仍在继续。

环江滨水大道A段鹧鸪江大桥东端附近有一处拆迁留下的黄土和建筑垃圾堆放场,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不让这处裸露黄土和建筑垃圾给环江滨水大道带来视觉污染,城中区组织工人正用防尘网将建筑垃圾堆放场覆盖。

“对无主的裸露黄土地和土方堆放场,我们采取购买第三方社会服务的方式进行覆盖防尘处理;对有业主的裸露黄土场地,我们就监督业主做好裸露黄土地的覆盖。”据城中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城管队员介绍,5月14日至15日,该局已牵头治理了54处裸露黄土地。

有的施工工地覆盖了裸露黄土,有的仍任由黄土裸露。在桂中大道延长线,记者看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上,裸露的黄土堆积如山,大煞风景。

来自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的初步摸底统计显示,市区存在裸露黄土的地块共214处,目前已完全覆盖的67处,占总比约31%;未完全覆盖的19处,占总比约9%;未覆盖的128处,占总比约60%。

记者走访发现,在这些无动于衷的建筑工地中,市区一些重点项目占了一定比例。

追问——治理缘何雷声大雨点小?等待观望会有何后遗症?

“裸露黄土问题不仅影响市容市貌,飞扬的尘土还影响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微友“永恒”认为,建筑施工工地治理裸露黄土问题呈现“冷热不均”现象,一方面说明施工工地缺乏文明意识和责任担当,不执行相关施工要求,唯利是图;另一方面说明有关部门跟踪监管不到位,给施工工地有缝隙可钻。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在分析“冷热不均”的原因时表示,一些建筑施工工地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建筑施工工地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有些整治行动“只打雷不下雨”,故一直观望。

“等待观望会留下很多后遗症。”该负责人说,从6月1日起,我市有关执法部门对各类建筑工地黄土裸露现象开始严管重罚,对整改不力、屡教不改的建筑工地及相关企业进行点名曝光。同时,我市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执法组,调动无人机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处。

此外,我市还将在建筑工地安装探头及扬尘监测点,将存在问题的建设、施工单位列入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建设、施工单位将在今后的招投标中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