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建还绿地于民
违法建设破坏规划秩序,影响周边生活环境,成了群众投诉的焦点。据了解,“飓风行动”第一次现场会要求,全市打击违建进入“深度模式”,盯住群众举报的违建,层层落实责任,突出重点,保持打击违建的强劲势头,全力以赴啃下一批“硬骨头”。昨天,鱼峰区“一把手”在拆违现场靠前指挥,对市民关注度高的三处违建进行拆除。鱼峰区的网格化及时查违、快速拆违等做法也将在全市推广。
“过期”售楼部拆除后将恢复公共绿地
昨天上午,记者在文昌路3号海馨嘉园小区原售楼部看到,四周拉起了警戒线,伴随勾机的轰鸣声,该售楼部被依法拆除,为确保拆违过程中产生的尘土不影响周边群众,抑尘车开启“大炮筒”对现场降尘。
据介绍,前几年,海馨嘉园小区售楼部的临时审批手续已到期,当事方并未自行拆除该建筑物,而是转租给他人使用,被市民多次举报。经城管人员调查发现,该售楼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且占用城市公共绿地,被规划部门认定为违法建设。待履行完相关法律程序后,对该建筑面积近400平方米的违建依法拆除。
在拆违现场,鱼峰区委书记覃建波、区长王轶靠前指挥。王轶表示,该售楼部占用了公共绿地,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该违建是市政府督办的案件,所以立即组织相关部门依法将其拆除,尽快还绿地于民。“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鱼峰区重点打击‘飓风行动’八类对象,通过网格化落实到人查(控)违建,严格实行‘控新增、消存量’,尽快完成拆除辖区违法建设存量50%的任务。”
当天,鱼峰区还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天山路天山过渡集贸市场的违建钢架棚、社湾路水南村六组的违建进行拆除。上述3处违建面积共计3000多平方米,均为历史遗留且市民关注高的违建“硬骨头”。
各级各部门打击违建将进入“深度模式”
今年底前,“飓风行动”要求全面完成我市今年拆除现有违法建设存量50%的任务。据统计,目前鱼峰区拆除违建数与现有存量比例达38.21%,拆违进度全市第一。鱼峰区违法建设存量不多,占市区不足6%,但拆违量不小,进度也快,今年以来共拆除15.08万平方米,列全市拆违量第四位。如果以拆除违建绝对数量看,目前是柳南区和城中区排在前列,但是柳南区、城中区存量太大,按年度查处违法建设比例计算,离50%的既定目标还是相距甚远。
全市清理整治违法建设“飓风行动”第一次现场会上明确要求,各县区(新区)书记、县长、区长要亲临一线指挥调度,打击违建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性和勇气。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比如: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对市区范围内利用违建作为生产经营场所的乱象进行核查,该撤销行政许可的坚决依法撤销;市住建委牵头对全市涉及违建的住房,采取限制进行产权交易、抵押等措施,并向社会公布;供水、电、气企业对符合条件的违法建设,一律停止供水、电、气;市公安局要组织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违法建设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坚决依法查封,对旅馆业、租赁房屋有违法建设的,坚决取缔等,不给违建有任何利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