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峰区农林水利局工作人员正在鱼峰区防洪防汛应用系统上查询受涝点。
测绘,或许对多数人而言还很陌生。但大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小到我们生活中经常用的电子地图定位导航,都离不开测绘。
作为全区首个“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以及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近年来,我市以“强服务、严监管、保安全、重应用”来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健康发展,实现了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新跨越。
强服务:持续推进“智慧柳州”建设
信息化应用工程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长期维护和持续更新。数字城市建设在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的最短路径是什么?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周龙表示,智慧城市80%以上的数据与空间有关,时空信息云平台基于统一的时空基准,提供高精度的位置信息,解决了城市数据由于基础不统一而产生的障碍,能大大缩短机构与机构、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
我市在推进“智慧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建设进程中,形成了“一库(时空信息数据库)一平台(智慧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多应用以及二县区级节点(鱼峰区、柳城县)”的智慧城市空间基础设施构架。
在政务应用方面,作为“智慧柳州”建设的“最强大脑”,时空信息云平台于去年4月启动,目前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平台共汇集国土、规划、发改、执法等23个部门502个专题资源地图,发布521个资源服务,有效地破除了信息孤岛,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急等提供了时空大数据支撑。
“比如,我局建成的‘一张图’应用系统内含多个数据库,可通过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发布、共享功能,为各部门提供相关国土业务数据服务。”周龙介绍说,其中,不动产数据已经跟住建、税务、银行、法院完成了数据共享对接,使我市实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数据的共享查询。如今市民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无需再奔波于国土、住建、林业等部门,只需到位于鱼峰山商业城5楼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即可办理。
作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全区空间规划试点城市,我市借助时空信息云平台,快速搭建了柳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信息平台,将产城融合、城市建设、人口集聚以及特色小镇方面数据进行展示和精细化管理。下一步,市发改部门将基于时空信息云平台,搭建空间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地理信息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在公众应用方面,我市开发了天地图柳州平台。该平台提供公共自行车站点查询、交通路况查询、中小学学区查询、公众在线制图、企业网点管理以及停车场、汽车充电桩查询等特色功能,为市民、企业提供本土化的地理信息服务。市民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入天地图柳州平台查询信息:柳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市国土资源局网站中的天地图柳州链(http://www.lztdmap.gov.cn);国家天地图或广西天地图网页版中的天地图柳州链接;在微信上搜索并关注“天地图柳州”公众号。
严监管: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秩序
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测绘地理信息市场主体逐渐多元化,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日益多样化,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我市相关职能部门严格依照新《测绘法》《广西转租自治区测绘管理条例》和《柳州市测绘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行政,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守法诚信的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环境氛围。
严把市场准入关,规范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管理。据统计,全市目前具有测绘资质的单位共48家。我市每年都会对测绘资质单位开展测绘资质巡查、丙丁级测绘资质初审、年度注册、年度统计等工作。对不符合资质管理规定的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并敦促整改到位。
联合多部门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整顿地图市场。近年来,市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国安、新闻出版、工信、工商等部门共检查导航等电子地图50批(次),地图出版物200批(次),检查图书馆、档案馆等馆藏历史地图50幅,示意性全国地图30幅,下发整改通知书20份,有效地杜绝了违法违规地图的流通。
此外,我市测绘行政执法工作已纳入国土资源权责清单并由市人民政府批复实施,严格执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重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促进社会发展
测绘成果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应用。市测绘地理信息局坚持“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找准时空信息云平台服务政府、公众的切入点,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更好地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
每到汛期,强降雨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各方面协调调度能力。“去年汛期一次洪水,鱼峰区40多处内涝,严重影响居民生产生活;今年汛期,鱼峰区基本没有内涝了。”鱼峰区农林水利局局长陈华说,这样的明显变化,除得益于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外,还得益于鱼峰区防洪防汛应用系统的建成。
在智慧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基础上,鱼峰区防洪防汛应用系统于今年4月启用。点击进入智慧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相关界面,即可查询到根据去年洪水数据生成的鱼峰区40多处内涝点的数据详情,包括日期、地点、受淹面积、管辖社区等。“该平台最大的功能在于,让从城区到街道再到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能对洪涝心中有‘图’、心中有‘数’,真正做到防汛抗洪工作的事前早准备、事中善协调。”陈华表示。
截至今年8月20日,全市各部门基于智慧柳州时空信息云平台的应用系统已达45个,涵盖空间规划、平安柳州、食品安全、智慧卫生、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区以及卫生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一张承载着时空大数据的智慧之网正逐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