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编织”城市管理“互联网”

鱼峰区依托数字城管创新社会管理,城区旧貌换新颜

宽阔整洁的荣军路绿树多了,车水马龙的屏山大道乱摆卖少了...这“一多一少”变化呈现出市民生活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近年来,鱼峰区依托“数字城管”及时处置各类城市管理“疑难杂症”,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责任到人的“大城管”格局,并以此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据统计,2011年鱼峰区数字城管二级平台运行至今,鱼峰区数字城管系统共立案数118119宗,结案率99.64%,每日处理问题量达到150多条。

执法人员大练兵

九头山路宣传动员占道业主

联合执法整治三车

茅山路整治后宽敞整洁

“两件闹心事”看快速响应解民忧

去年,天山路某栋楼房的楼顶设置了移动通讯基站,不少居民担心电磁辐射危害健康,还担心基站设备的重量过大,造成楼房垮塌。鱼峰区数字城管接报后召集多家通讯运营商、蟠龙社区等部门,会同居民业主实地处置。

通过数字城管工作人员的多次协调,通讯运营商同意出钱为居民修缮加固楼顶设施,并且在机房、配电室增加隔音设备,同时也出示了相关电磁辐射达标检测结果文件,至此居民总算是吃了颗“定心丸”。

去年4月18日下午3点,鱼峰区数字城管中心接到市民举报,在柳石路畔山领秀小区门前人行道上,有雨棚被台风吹挂在七八米高的树上,随时可能有掉落的危险。

鱼峰区数字城管中心指派城管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处置,由于悬挂在树上的雨棚太高,城管队员只能先在车道上放置安全锥筒,拉起警戒线,并安排相关人员值守现场。随后,鱼峰区园林绿化所人员动用吊车把雨棚从树顶安全吊离。

据了解,鱼峰区66.7平方公里区域被划分成17个工作网格,其中,设置专业电子眼20余个,整合其他部门探头共计1050个,分别用于监控城市主、次干道。另外,配备了40余名信息采集员,对各网格内的城市管理状况进行全方位监控。信息采集员发现问题后上报到指挥中心,通过移动终端由各个相应部门进行处理,最后信息采集员进行复查。

“三条重点路”看联动机制破解难题

连续三年,鱼峰区数字城管中心荣获数字化城市管理推动处置工作第一名,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付出的辛劳汗水,令一个个昔日脏、乱、差路段旧貌换新颜。

马鞍山一带占道摆卖“六合彩”、假药等乱象,一直让相关执法部门“头疼”。去年7月份以来,数字城管通过协调城管、公安、文体等部门联合执法,每天从早上8:30到晚上11:00出动执法人员近百人次,对这条被群众称为“码街”的路段采取无间歇式的蹲点巡查,目前马鞍山一带周边的乱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同样,原来茅山路乱摆卖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数字城管通过协调城管、工商、卫生、环卫等部门,联合做出详细而严格的规定:统一经营场所,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卫生设施,垃圾油污处理日产日清。

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多管齐下,建立马路市场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如今的茅山路已焕然一新。

另外,九头山路“马路市场”几乎每天都有数十辆三轮电动车、面包车聚集在行车道上,向过往车辆及路过市民兜售各类蔬菜,使得沿路的卫生环境非常糟糕,还严重影响了道路正常行车安全,市民对此反映强烈。

数字城管协调交警等部门联合执法,本着“疏”字当头,变无序为有序,积极采取措施,做好对业主教育引导工作,严格要求经营的各位业主统一进入正规的市场进行合法经营,并采取设置隔离栏的方式,有效遏制住了车辆占道经营行为。整治期间,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悬挂警示牌50块、宣传标语15条、宣传车播放广播。昔日无序拥堵的道路已变得井然有序。

整合大数据“精细化”管理与服务

近日,鱼峰区城管执法局对100名接受违章处理的当事人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其中居住地在城区的占31%、外省的占9%、周边县份占60%,其中餐饮小吃、烧烤类占45%、贩卖成品服装、鞋子经营类占24%、服务业(如:手机贴膜、配钥匙、修车)占10%、果蔬摊贩占11%、门面跨槛经营占8%、其他占2%。

数字城管工作人员分析,从数据不难发现,占道经营的摊贩主要是由周边县份来柳人员构成,并且主要经营的是餐饮小吃、烧烤类及贩卖成品经营类,城区的31%多为经营服务类和果蔬摊贩,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及疏导工作,还需更加细化统计数据。

公安、街道(社区)、城管等部门畅通信息,进一步细化数据,核对违章当事人的家庭基本情况、主要经济来源等(包括:身份证、残疾证、下岗证、低保证明)。城市管理与服务做到精细化甚至是“私人定制”的模式,打造“精细化”城市管理格局。

此外,鱼峰区环卫所率先开设“数字城管”的三级平台,对案件的登记、处理、回复都做到时间、地点、人员、记录、回复、归档“六落实”。2014年,鱼峰环卫“数管”平台共办理处置数字城管中心转办件5181件;政府热线转办件254件;市民投诉38件;办结反馈率100%。

“小网”并“大网”推进社会管理

如果说数字城管是张“小网”,那么社会管理就是张“大网”。鱼峰区将数字城管二级平台与61个社区网格化信息平台建设相对接,817个网格7个责任区,按照每个网格200至300户、600至900人的规模,作为与群众联系紧密的单位,一经发现社会治安问题立即进行制止,并上报网格化信息指挥中心。

每个网格明确监管责任人,将机关及街道干部、民警、调解员等管理人员全部纳入服务团队,建立网格员、网格支部书记、网格指导员、网格信息员、网格警员、网格司法员、网格消员“七大员”工作机制。

据了解,目前鱼峰区成立网格化社会管理办公室(简称:社管办),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区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工作,负责鱼峰区网格化社会服务信息系统业务处理、指挥、协调及督查工作;负责系统建设、开发及培训工作;负责全区网络、数字城管、OA办公系统管理和运行、维护及安全保障工作;以信息化建设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创新,搭建起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系统,系统对鱼峰区区域范围全覆盖,实现了对群众需求的全响应、快响应和人性化、精细化响应,迅速处理社会问题和矛盾,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政府作风转变,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社会治理的新途径、新方法,成为全区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