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九头山路对占道业主进行宣传
“机械化”保洁主次干道、“地毯式”清理卫生死角、泥头车行车路线全程监控、商家自拆广告墙体旧貌换新颜、校长出妙招马路市场“不战而退”...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行动中,相关部门“管好来”、百姓群众“动起来”,集思广益、整合资源、聚集能量、对症下药治理城市管理“顽疾”,全社会逐步迈向以科技为“利器”的城市管理新常态、新征程。
机械化升级城市保洁,大街小巷“地干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年2月份,全市生活垃圾量最高值达到1998.吨每天,突破了历史新高。如何把垃圾高效环保清运至指定地点呢?答案是:增加环卫投入,提升科技化作业。
柳东新区路面保洁、垃圾清运等环卫流程机械化作业达70%,据了解,柳东环卫是我市第一家环卫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引入了环卫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模式,并创新“以桶换桶(以箱换箱),垃圾不落地”的生活垃圾清运模式。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覃俊玮说,公司加大了对垃圾桶(箱)等环卫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在各垃圾桶(箱)停放点,采取在拖走原装满垃圾的桶(箱 )的同时,立即放置一个空桶(箱 )进行对换,做到垃圾桶(箱)日产日清、日洗、日消、日收、日送,即“以桶(箱)换桶(箱)”,从而保证了垃圾不落地,减少了二次污染现象发生。
针对市区人口密集、小街巷纵横交错等情况,各城区环卫部门均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柳北区环卫所所长朱立新说,目前9台环卫清扫、洗地车不间断巡回保洁主干道,节省下来的人力分流至“三无小区”等机器无法到达的区域;环卫工还自备电锯等工具,对旧沙发等大型混合垃圾进行分解,定人、定岗“地毯式”随脏随扫,另外,全面升级电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及时清运垃圾至处理场。
鱼峰区环卫所所长黄文斌表示,他们与交警、城管等部门共享信息,时时监控辖区路段,环卫作业车辆还安装GPS,以科技手段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快速协调处置脏乱差问题。
据了解,城中环卫增加垃圾桶等设施,每天出动5吨后装置垃圾车进小区,开展机械化、密闭式清运生活垃圾,垃圾日产日清。柳南环卫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和辖区各环卫站QQ群,及时处置发案件。柳西环卫改造垃圾挂桶式清运车,每人提高3倍以上的清运垃圾效率。各城区环卫部门摸索出“人机结合”“人歇机不停”,适合辖区特点的清扫保洁创新机制。
科技锁定违法行为,“事后”处置提高违法成本
车辆撒泥扬尘污染路面、违法设置户外广告成了“视觉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如何从源头治理这些城市管理难题?随着数字城管信息平台不断升级、完善,各城区通过科技“上下联动”“前后查处”,开展了几十上百次的集中整治行动,对重要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提高违法成本、遏制违法行为反复发生。
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徐先生说,开展“百日大会战”以来,泥头车不能太“任性”了,车辆不密闭不敢上路、“多拉快跑”行不通,撒漏逃离现场事后也被查处。
市城管执法局直属大队大队长齐小洪表示,通过与国土、住建、公安、交警、交通综合执法等部门联合监管与查处,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整治“三车”撒漏问题。现有的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上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进行有效管控;引进新型智能环保密闭化车辆,防止堆高撒漏;还建立和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充分利用城管信息中心数字化管理平台、天网探头等科技手段,增加监控地点的摄像头,利用道路卡口进行视频办案。
户外广告设置不规范,不光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安全隐患。2月1日以来,鱼峰路、龙城路、飞鹅路、跃进路、新柳大道等主要路段违章广告被逐一清理。鱼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联合消防、街道等部门,按辖区网格划分逐街逐户拆除违章广告牌,还大街小巷亮丽的“城市外衣”。
鱼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张喜珍介绍,规范户外广告牌不可能一蹴而就,执法人员采取“宣传教育、限期整改、强制拆除”三步走的方法、分成“宣传组”“执行组”及“善后组”对辖区户外广告、门头招牌进行整治。一是做好户外广告做好登记调查工作;二是对不达到门头招牌标准和要求的门面业主,加强宣传和指导工作;三是依法拆除逾期未自行整改的广告牌,并及时清理其产生的垃圾。
柳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刘长春介绍,柳南区大型批发市场多,户外广告也多,很多户外广告都没有经过审批,设置混乱,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新风路口、谷埠街等地段就存在这些问题。多数商家对整治户外广告持配合的态度,如新时代商业港就主动对户外广告进行整改,将所有外墙广告全部拆掉,重新进行装修,然后预留下广告位置,并报规划部门审批,且不用政府花一分钱,此举起到了引领作用。
堵源头乱摆卖没市场,公众参与有“妙招”
通过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案件落实到人
联合执法整治“三车”
占道经营反复“回潮”成了执法瓶颈,如何转变方式遏制违章摆卖?各城区通过媒体跟踪报道、发放宣传资料、设置警示牌、宣传标语、宣传车播放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不少单位对付城市管理难题,也有新式“妙招”。
学校周边为流动商贩聚集地,其经营的小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老师、家长为此头疼。“我管不了摊贩,但我能管住学生。”柳江县基隆开发区小学校长朱祥吉为彻底解决这一难题,要求班主任和家长联合教育学生,禁止学生向校门口的流动摊点购买食品。
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学校还组织学校领导和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上学时,提前半小时到学校门口采取劝说和拍照的方法,对不听劝阻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将拍下的录像、照片交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辨认,在查清学生的信息后将情况向家长反映,通过“家校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
另外,阳和环卫、城管与古亭山小学密切配合,引导大家参与校园“地干净”活动,目前校门口乱摆卖的摊点不见了,学生还自觉拿起扫把,打扫校园内外的环境卫生。各城区也开展城市管理宣传走进学校、社区活动,引导市民文明购物、健康消费,部分流动摊没有了市场“不战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