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率先”跑在最前面“六股气”融入都市圈

——从柳北区2015年度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夺冠看城市治理创新

 

 

数字化让柳北区的城市管理跨入“大拇指系列”。来自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红头文件”显示:“柳北区2015年度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在全市排名第一!”!“一”的背后是柳北区城市管理干在前的闯劲。透过这个“一”,“六率先”的城市管理模式显现:率先制定处置标准细化新版本、率先生成露天烧烤整治新样本、率先走出广告招牌整治新模式、率先把209国道打造成为新示范、率先迈出严打“两违”新步伐、率先构建城市管理提升新格局。

“一”的背后是柳北区城市管理出重拳的成效。透过这个“一”,现代都市圈里荡漾着“六股气”:厚实城市管理的底气、带来生态宜居的福气、聚集沿街沿巷的人气、赋予沿线走廊的清新气、弘扬依法治区的正气、形成推动发展的旺气。

率先制定处置标准细化新版本

——厚实城市管理的底气

城市管理需要依法、依规、依标而行。依法治市,“管”更有底气;依规治市,“管”更有硬气;依标治市,“管”更加气顺。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摸索中,柳北区率先在全市制定了城区事件部件处置标准细化版,提高城市管理案件处置的有效率。柳北区创新运用的这个“一处二考三内”的标准化“细化版”成了城市管理的有力助推器。

“一处”:细化处置,率先制定《柳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与处置标准》,使标准更符合城市管理的实际和规律。“二考”:细化考核,率先制定《柳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实施办法》,使考核聚焦到人和事;细化考评,率先制定《柳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奖惩考评办法》,使奖惩分明。“三内”:内保经费,率先制定《柳北区处置单位处理应急案件经费保障实施办法》,使“粮草先行”成为常态化机制;内有严规,率先在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柳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制定了内部考核办法,直接考核到人、到点、到事;内查内评,率先在柳北区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制定了处置单位自查自评实施方案,分管领导每月可查看内部检查表,了解本月案件处置情况、疑难案件和存在的问题,使很多城市管理老大难问题得以破解。

“细化的新版本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了底气,提高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信息的处置率和结案率。”柳北区城市管理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说,一些久推未决、久置未果的城市管理难题得以解决。2015年,中心共收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信息55906件,结案55898件,荣获了柳州市2015年度数字化城市管理处置第一名。

“第一名的背后是城市面貌的新改善、城市品位的新提升、百姓宜居的新环境。”这名负责人表示,柳北区下一步将把数字化充分运用到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力争在推动城市管理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上有更大突破。

率先生成露天烧烤整治新样本

——带来生态宜居的福气

市区路边露天烧烤不仅占道经营、堵塞交通,还油烟弥漫、噪音四起;有的还把河堤当作露天烧烤场,弄得满地垃圾,污染美丽柳江……柳北区应民声、顺民意,把整治露天烧烤作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违法当事人处以500元至2万元的罚款,通过严管重罚,不让露天烧烤烤“黑”城市市容环境。“严治露天烧烤,带给百姓的是生态宜居福气!”家住柳北区的市民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

实践出真知。柳北区在治理露天烧烤的实践中形成了“+”模式:加强对沿街门店室外烧烤和流动烧烤的重点查处;增加错时执法、集中检查、定岗固守等治理方式的密度;加大了对流动烧烤摊点多发、易反复的重点、难点区域联合执法的力度;加快统一使用清洁燃料及经环保部门批准的环保无烟烧烤设备的推广步伐;添加烧烤规范区,有序疏导流动烧烤摊点。“+”模式有了“加减效应”:露天烧烤经营的现象少了,到固定门店从事烧烤经营的多了;占用公共场所(河堤、公园、沙滩、广场)进行休闲烧烤的现象少了,到烧烤规范区从事烧烤经营的多了;漫天油烟的现象少了,文明从事烧烤经营的多了……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一名负责人说,从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整治的范围看,不仅包括沿街门店占用道路室外烧烤、流动烧烤摊点,还涉及非法占用河堤、公园、沙滩、广场等公共场所从事经营性烧烤和休闲烧烤的行为;从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整治的方式看,坚持日常治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坚持分类整治和行政处罚相结合;从开展露天烧烤专项整治的查处看,改变过去仅采取宣传教育、规劝整改的方式,对固定门店露天烧烤行为,特别是屡教不改、严重扰民且拒不配合执法的,依法履行执法程序,坚决罚款处罚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对流动烧烤摊点,则坚决予以取缔。

率先走出广告招牌整治新模式

——聚集沿街沿巷的人气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责任心、“大胆实践、求真务实”的信心、“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恒心……柳北区在广告招牌整治中,瞄准靶心,心往一处想;多方式的宣传力、多部门的联动力、多手段的突破力、多措施的管控力……柳北区在广告招牌整治中,聚力重点,力往一处使。

“心+力”的促动,柳北区率先走出广告招牌整治“化整为零”的新模式,沿街沿巷的人气商气有了。

今年3月29日,柳北区聘请专业的“蜘蛛侠”爬至胜利立交桥旁高层住宅楼的80米高空,拆除我市“史上最高户外广告”……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化整为零”的广告招牌整治新模式使八一路、三中路、广场路、跃进路、白沙路的户外广告、门头(店面)招牌达到了“一店一招”“上下一条线、前后一个面”的要求。

这名负责人说,在户外广告整治中,柳北区全力打赢了“四大战役”(“前哨战”拆除“心墙”促自拆、“攻心战”表明态度“造声势”、“攻坚战”逐一啃下“硬骨头”、“游击战”实现“精细化”管控),做到“三个坚决,三个绝不允许”,确保户外广告整治到位率达100%。对于在“四个一律”(屋顶广告、未经审批设置的地面广告、严重影响市容景观和公共安全的广告、无主广告,一律拆除)、“五个严禁”(严禁设置屋顶广告、严禁设置网架广告、严禁在交通设施上设置广告、严禁设置影响公共设施安全的广告、严禁设置未经审批的广告)范畴内的户外广告,坚决依法拆除,绝不姑息迁就;对于违法户外广告产权单位,无论涉及哪个部门,不管当事人的背景有多深,坚决依法办事,绝不允许“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对于限期内未自行拆除的,通过法律程序,坚决予以强制拆除,绝不允许无原则迁就。加快推广责任网格管理制,严格遵照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标准的“五定”要求,将日常管控责任精细到每一个片区、每一条道路、每一块广告牌。

为此,我市还专门在柳北区召开现场会,全面推广该区户外广告整治新模式。

率先构建城市管理提升新格局

——形成推动发展的旺气

一座生态宜居现代城市是“管”出来的。柳北区以精细化、智慧化、数字化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科学化,率先构建城市管理提升新格局。通过“大城管”优化发展环境,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旺气。

柳北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柳北区要推动形成“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的“大城管”城市管理模式。从力量上看,各部门、各单位、广大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共同管好自己的“家”。从内容上看,既包括查处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摆乱卖、垃圾乱倒等违法行为,又包括道路扬尘治理;既囊括露天烧烤治理,又囊括拆除辖区内所有高杆广告和违章广告;既涉及开展“以克论净深度清洁”活动,又涉及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既涉及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又涉及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从手段上看,利用互联网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发挥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的优势,通过主动的问题发现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和长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

今年,柳北区将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向小街小巷拓展延伸,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和管理盲区。推动城市管理和执法融入社区网格管理,构建基础大数据库,形成具有柳北区特色的长效城市管理模式,让宜居环境更好,让发展环境更优。

率先把209国道打造成为新示范

——赋予沿线走廊的清新气

“道路坑洼难行走,扬尘飞舞扑上脸;车辆乱停无秩序,招牌杂乱难改变。”刻画的是一年前209国道柳长段的“标准像”。

“209国道柳长段是柳北区乃至柳州的北大门,把柳长路由‘脏乱差’变成‘洁齐美’是我们的责任!”2014年11月以来,柳北区组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安交警以及环卫、绿化等部门,对209国道柳长路沿线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柳北区领导带着相关部门“一把手”到柳长路现场办公,解决国道两侧道路环境差、扬尘现象严重,美化、绿化不足,街面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在整治行动中,柳北区做好绿化、人行道、停车、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争取上级投入资金8300万元,自筹资金2000万元,用于沿线整治。沿线业主(单位)还自行出资200多万元参与整治。在整治工作中,仅违规广告招牌,就依法拆除了379块。通过细化、量化、责任化的整治,如今的209国道成了新示范。

“三车”的滴、撒、漏是道路扬尘的罪魁祸首。柳北区率先成立“三车办”,加强城管执法力量,不定时段、不分昼夜灵活执法。2015年“三车办”共处理209国道沿线违规车辆案件719起,有效遏制了道路扬尘、规范了运输秩序、维护了道路畅通。

柳北区还加大了环卫保洁力度,在石碑坪镇(大帽桥旁)、沙塘镇(沙塘桥旁)沿线新建两个环卫取水点。

环卫工人驾驶洒水车在209国道沿线巡回保洁和冲洒水,减少了扬尘和污染。如今的209国道柳长路段,柏油路面干净整洁、人行道旁花团锦簇、道路两边绿树成荫……以前蓬头垢面的道路变得眉清目秀,沿线走廊焕发出的清新气扑面而来。

率先迈出严打“两违”新步伐

——弘扬依法治区的正气

在严打“两违”上,柳北区率先形成了“‘四零’工作法”和“点线面工作法”,弘扬依法治区的正气。

“‘四零’工作法”即对所有的脏乱差问题实行“零放过”“零遗漏”“零反弹”“零死角”。“点线面工作法”“点”即重点路段重点整治、点对点整治、守点监控;“线”即分区域整治、分片段整治、分别类整治;“面”即把严打“两违”与“百日大会战”结合、与创城工作紧密结合。

柳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严打“两违”中,柳北区走的是“联-巡-鼓-拆-守-考”路径。“联”即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部署拆违方案,研究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新增违法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快速反应”的工作格局;“巡”即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实行柳北区“两违”大队、乡镇(办事处)、村(社区)三级动态巡查;“鼓”即动员违法建设对象自觉纠正违法行为,鼓励群众自行拆除“两违”;“拆”即对违建当事人在期限内拒不拆除的,将依法对违法建筑施行强制拆除;“守”即坚持严防死守,探索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考”即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及问责机制认真考核,将防查“两违”工作纳入柳北区绩效考核范畴。

“2015年共拆除违法建筑207处,面积173300.11平方米。今年以来,共拆除违法建筑45处,面积69460.60平方米。”这名负责人表示,今年,柳北区在严打“两违”方面继续在第一时间控制和查处违法建筑,将违法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违法建设不能进行强制拆除的必须予以没收,形成管、控、查、治、拆、没的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