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一子落,发展全盘活。
我市下好城市管理体制执法改革“先手棋”,率先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试出了“真经”,试出了“六个一”的新路子,昂首迈进了“广西第一方阵”,为全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提供了试点经验。
改革促发展,成果惠民生。从城市管理体制执法改革的“柳州实践”看来,改革促使城市管理的效率更高、更精细、更科学、更全面、更成熟。百姓获得改革红利,共享了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空气更清新的自然生态,纷纷以主人翁的意识,用实际行动参与城市管理。“全民城管”模式已然形成,众人齐力护好“家”管好“家”。龙城奏响了生态与发展“两轮”一起转的“和谐曲”。
一次“移交”促“大城管”运转事半功倍
——在广西第一个实现将原住建部门行使的住建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的接收
接收住建部门的行政处罚权
自1月1日起,市住建委将住房城乡建设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行政处罚权移交城管执法部门,市住建委原已下放至各城区住建局的行政处罚权同时移交。移交行政处罚权之前市住建委和各城区住建局已经立案查处的案件,继续由立案部门以自己的名义负责查处,直至结案。1月1日之后,市住建委和各城区住建局不再对新的违法行为行使上述行政处罚权。由此,我市在广西第一个实现了将原住建部门行使的住建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的接收。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各城区、新区的城管、住建等部门之间建立了畅通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信息共享与反馈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处罚权移交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了城管执法部门能顺利、正常实施新移交的行政处罚权工作。
一个“仪器”让执法办案“晒在阳光下”
——在广西第一个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
“在当前城管执法环境趋于复杂,对城管执法人员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推广使用现代科技执法装备,是城管执法部门的必然选择。”这名负责人说,为全面推进城管执法行为规范化,确保执法内容客观、真实和完整,有效降低执法风险,减少执法信访投诉,保障城管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正、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根据《广西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工作要求,要求各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各支队为所有城管执法队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制定并印发了《柳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记录仪管理规定》,规范了执法记录仪的使用和管理工作。目前我市城管执法人员均已人手一台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全员配备执法记录仪。
这名责任人表示,今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结合住建部印发的《全国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方案》中关于建立健全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过程全记录的督促督查力度。我市城管执法人员在开展巡查、整治等各项执法工作时,积极采集现场证据,认真做好执法活动全过程的录音、录像工作,第一时间获得有价值线索,增加了执法取证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提高现场执法效率,既保护执法双方权益,又增强违法行为定性准确性,消除认知歧义,对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文明执法工作水平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张“密网”不给“人情案”留空隙
——在广西第一个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
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
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迭起。
我市在广西第一个建立了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编织了一张“严密网”,推进案件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办结,实现行政执法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网上考评有机衔接。
“这个平台有助于破解行政执法部门执法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问题。”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名负责人说,这个平台的建设,推动形成了执法办案统一流程、法律文书统一规范、办案审批统一制度、人员效能统一监督的“五个统一”规范执法体系。
一只“天眼”防止撒漏确保“地干净”
——在广西第一个为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全部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全部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撒漏扬尘给“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城市名片蒙上灰尘。为此,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联合多部门,打响了“扬尘整治百日会战”,采取“定点+路面”的巡查方式,开启“全天候监控模式”,不让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触碰法律底线,不让滴撒漏和扬尘问题出现,编织了一张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严密“治理网”,荡涤城市名片上的灰尘。
在严治的同时,我市在市区范围内推行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在主城区范围内严禁使用老式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从事建筑垃圾运输业务,防止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撒漏污染城市道路,确保“地干净”。原有老式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输车辆,可在主城区以外的地域(含柳东、阳和片区)从事建筑垃圾密闭化运营业务。若在划定的主城区范围内从事运营活动的,一经发现,将依法从严查处。
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我市还加快推进建设建筑垃圾运输查处管理平台,为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运输车全部安装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现运输车辆管理、运输线路管理、运输人员管理和处置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推动管理服务工作与执法工作的无缝对接。
“通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这只‘天眼’,撒漏污染城市道路的现象少了。”这名负责人说,龙城呈现出了“道路分黑白、黄土不见天、栅栏现本色、花木露真容”的景象。
一场“充电”内强素质造文明之师
——在广西第一个实现城管系统全员轮训
内强素质造文明之师。
实现全员轮训。
一场“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正在全市城管系统全面铺开。我市以开展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工作为载体,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全员培训,力争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全员轮训以加强执法队员素质、提高办案能力为重点,采用案件跟踪处理、案件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执法队员的办案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尤其是处理突发事件和创造性开展执法工作的能力,切实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人员说,从2015年10月12日至2016年5月20日,先后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和广西科技大学举办了18期轮训班。从2016年12月7日起,轮训班调整在广西科技大学举办,到今年5月20日轮训结束,已在广西科技大学举办14期,共培训1451人。由此,我市成为广西第一个实现城市管理系统全员轮训的城市。下一步,城管部门还将探索建立城管培训学校,培训内容要更加兼顾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质量。
一波“动作”把“两违”消灭在打地基阶段
——在广西第一个开展创建“无违建社区”活动
开展创建“无违建社区”,图为拆除违建前。
开展创建“无违建社区”,图为拆除违建后。
“用5年左右时间,全面清查并处理建成区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柳州市创建“无违建城区”工作总体推进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在创建“无违建城区”活动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任务,要求各单位各部门针对我市违法建筑的点多面广量大的现状,进一步加强清理拆除违法建筑意识,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快速查处机制,保障第一时间控制和查处违法建筑,将违法建筑消灭在萌芽状态,对违法建设不能进行强制拆除的必须予以没收,形成管、控、查、治、拆、没的长效管理。五年内,达到全市“无违建社区村屯、无违建街道乡镇、无违建城区”创建率100%的工作目标。每个城区(管委会)至少建立一个“无违建”示范点。
据悉,我市在广西第一个开展创建“无违建社区”活动,从最底层遏制“两违”蔓延。城中区以柳侯社区为示范点,立案查处柳侯社区辖区内的涉嫌违法案件100户;柳北区以明珠社区为“无违建城区”示范点,立案查处明珠社区辖区内的涉嫌违法案件32户,以“按计划、分步骤、严执行、抢时间”的工作方针推进拆除工作,重拳出击“啃”下“硬骨头”;鱼峰区以天山明珠苑社区为“无违建城区”示范点,立案查处社区辖区内的涉嫌违法案件11户;柳南区以三星园社区为“无违建城区”示范点,立案查处三星园社区内的涉嫌违法案件25户……较好地完成了“无违建社区”工作,把“两违”消灭在打地基阶段,不让违法建筑“一夜高楼平地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