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是必由之路

近年来,武汉城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日前,武汉市城管委副主任朱建华、武昌区城管委副主任董来兴就此接受了媒体采访。

智慧城管重在便民

朱建华称,城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要改革,要创新,要适应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武昌智慧城管系统代表武汉智慧城管发展建设的一个阶段。

目前,武昌区城管指挥中心已整合共享包括公安视频在内的监控资源2000余个,基础地理信息50余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与公安、规划等部门资源的互联互通。同时,新增工地固定视频监控30余个,车载无线视频10台,车载GPS定位120余辆,并细化城管通、处置通等终端使用功能,新增执法智能终端设备300余部,实现了以指挥中心为依托,公众服务、日常监管、应急指挥、决策分析四大运营平台为支撑的智慧城管系统。

朱建华介绍说,武汉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万吨,餐厨垃圾达2000多吨,我们要管1000多个社区,近2000个村湾,300多条主次干道,3000多条马路,5000多公里的道路,管理事项有300多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老的管理方式,毫无疑问是没法管的。例如桥梁安全问题,人是看不到的,必须用智能化管理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搞智慧城管是必由之路。

“智慧城管智不智慧,最终还是体现在是否便民上。”朱建华说,目前,智慧城管系统普通老百姓可能感受不深,但实质上它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便民,应该从这个方面逐步让老百姓感知到变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开放、便民、快捷。

朱建华透露,武汉的智慧城管将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搭建市、区、街三级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建成后将比现在的城市管理效率更高,质量标准更高,通过手机或终端可以一目了然,行政成本、管理成本就大大降低。

朱建华进一步解释说,智慧城管将实现综合管理功能、综合执法功能、市政管理功能(燃气、桥梁、道路)、环卫管理功能(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智慧市容等五大功能,到时候老百姓可以通过智慧平台参与城市管理工作,老百姓的任何投诉都会第一时间通过智慧城管系统来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系统查看诉求办理状态。特别是在执法过程中,老百姓可以监督执法,通过系统可以达到公正、公开、公平的效果。

武昌区智慧城管三部曲

武昌区智慧城管针对数字城管运作中暴露出的管理缺位等问题,从体制、机制、以及技术层面上进行一系列提升和拓展,逐步构建精细化管理、精确化数据、精准化服务的城市综合管理全新模式。

董来兴介绍称,武昌区智慧城管的建设规划目标分三期实施。一期建设于2013年1月完成,初步建成了武昌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完成系统平台及数字化技术的搭建。

现在建到第二期,从2015年开始,主要在数字城管基础上,探索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环卫机械化作业管理、公厕管理、执法人员实时处置和应急调度等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监管;建设社会参与共享的开放数据库,汇聚群众的智慧解决城市管理难题。

第三期建设将主要实现执法管理、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施工工地管理、景观设施维护监管和工作考评等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现已建成案件办理、环卫机械化作业智能监管、公厕智能监管,应急指挥调度、公共服务微信等系统和各类视频监控系统的整合,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

指挥中心的智慧城管监管系统,通过城管网格监督员、城管服务热线、城管微信、市区转办、视频监控、设施设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渠道,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反馈城市综合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城市管理状况和“大城管”成员单位的管理工作进行指挥调度和监督评价考核。

董来兴透露,智慧城管将贴近老百姓生活,市民可用通过手机软件或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垃圾兑奖等,目前平台已初步开发出来。

“智慧城管绝不只是一个概念,是市民能看得到摸得着的获得感”。武昌区城管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说过,城管服务涉及到每个市民的具体感受,工作马虎还是认真,市民是最为直接的感受者,智慧城管是借助信息技术将工作精细化到市民感知的“神经末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