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管自主研发扬尘治理信息系统,科技治尘就是这么快稳准!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污染。同时受盆地通风不畅、降雨量少等因素制约,冬季成为成都雾霾高发期。市城管委清醒认识当前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扬尘问题进行反复研究,建成了“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对扬尘污染和建筑垃圾排放、运输、消纳情况进行高效、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11月2日晚,市城管委、市扬尘办立即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扬尘治理应急工作预案(试行)》启动三级应急预案,采取了系列应急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扬尘污染的检测和控制,这是运用大数据治尘的有效举措。今年9月,成都市“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建成,并开始试运行。新平台将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安交管等涉及扬尘管理的重要“数据”都汇聚在一个平台中,从而首次实现成都扬尘和建筑垃圾综合治理的全覆盖、全时段信息化监管。

“以前主要是靠人力对工地、运渣车进行监管,现在通过新平台的车载扬尘信息采集系统、GPS数据采集等高科技手段,扬尘治理变得更加科技、高效。”市扬尘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成都多年治尘正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目前,新建成的“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正在对全市144家工地、7549台运渣车进行实时监管。

“大数据”监控

发现扬尘源头点位最短时间现场处置

今天早晨,在昨晚的一场大雨过后,武侯区永顺路的一个在建工地上却一点不泥泞。在工地内,城城发现了一辆装有车载扬尘信息采集系统的城管执法车。这辆“私人定制”的巡查车可不简单,它所到之处,就能对空气中的PM2.5、PM10以及噪音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数据通过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实时传输到指挥中心。

一旦发现某个工地的空气质量数据超出正常范围,便会要求工地立即整改,经验收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以往我们通过肉眼无法准确判断施工工地是否存在扬尘污染情况,利用车载扬尘信息采集系统进行监测,不仅可以对工地实时数据进行采集,还有视频监控取证,能够做到准确判断,有据可查。”武侯区城管执法大队相关负责人告诉城城。

在工地出口处,一辆建渣车辆正在冲洗车轮上的泥沙,“不冲洗不能出去,防尘网也要铺好。”工地负责人说。该工地正处于基坑土石方开挖阶段,是武侯区近期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的管理重点。据了解,在施工前,武侯区城管局就约谈该项目建设、施工、运输单位负责人,并与之签订《扬尘污染防治告知责任书》和《两员制度告知书》。必须湿法作业、必须打围作业......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超载......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六必须,六不准”进行文明施工。

运渣车轨迹实时查看

从源头到末端的铁腕治尘

在高新区,城城发现在重要路段设点检查过境运渣车的基础上,城管执法人员还能通过“扬尘治理和建筑垃圾处置监管信息系统平台”,对渣土车进行有效监控。“一旦有发现哪里乱倒建筑垃圾的情况,可以通过新平台调取渣土车轨迹,快速准确地查出违法乱倒建渣车辆,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高新城管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名录》内的所有建筑垃圾运输车辆,要求必须安装GPS,实时监控渣土车轨迹,让渣土车不再“疯狂”。

在高新区诚通西路的一个在建工地门口,城城发现一个小细节,刚下班准备回家的工人都会在出工地前,先排队将鞋上的泥土冲洗干净。不止在高新区,如今全市多部门联合,以控制尘源为出发点,架构从源头到末端的铁腕治尘模式。严格督促施工单位落实“两员”(排放管理员、运输管理员)管理制度,扬尘治理执法队伍对建设项目开工初期至竣工进行24小时全程监管,有效遏制工地扬尘管理措施不严、工地扬尘污染较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