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扁平化管理创新体制机制:这是实施智慧化城管的根本和核心;
二、全移动应用深化智慧内涵:这是实施智慧化城管的手段和支撑;
三、全信息采集保证数据来源质量:这是实施智慧化城管的前提和保障;
四、智能化服务决策辅助管理,这是实施智慧化城管的基础和关键。
数字城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强大生命力,这已经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37号)所充分肯定。但它毕竟是在城市管理职责、机构、体制机制不统一的特定条件下的产物,有着时代背景留下的弊端和缺陷,随着各地深入贯彻《指导意见》的意见和方案的实施,城市管理职责、机构综合设置及管理体制机制的统一,数字城管必然也要向前发展。
十二年过去了,各个城市做了很多的实践,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数字城管的发展方向在哪?二是数字城管如何发展?
《指导意见》对此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它所指出的“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这句话,指的就是数字城管的发展方向;“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指的就是如何发展数字城管,即:要将数字城管向智慧化城市管理升级,并在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创建智慧城市的目标。
结合目前国内城市智慧化管理先行并作的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如杭州、常州、烟台等的一些先进经验,智慧化城市管理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扁平化的管理,二是全移动应用,三是全信息采集,四是智能化服务。
扁平化管理是实施智慧城管的核心和创新
“智信”是公司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城市管理“全移动”为应用模式,将传统数字城管传统的指挥手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目前手册的权责只能到部门,并没有进一步细化,所以做不到真正的扁平化。中央的文件里反复说到权力清单,权力清单就是明确权力在谁手里,责任在谁手里。现在很多城市如亳州、成都都在推进指挥派遣扁平化,就是怎么样把权责落实到具体岗位,因为只有到岗位,才能直接把问题快速派到岗位上去,避免很多不必要环节。总结起来就是把具体的事、部件对应落实到相关的岗位上的责任人,落实的基础就是细化到该责任人对应的责任范围及职责,便于对应进行事部件的关联,为实现便捷派遣和处置提供指向。
全移动应用是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基本内涵
顺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移动办公的发展趋势。建立全移动的城市管理工作模式需要以“权责到人”的指挥手册为依据,以“扁平化”的管理流程为指导,以“全移动”的科技手段为载体,以“一站式”的全移动应用体系为支撑。杭州、合肥等很多地方都已经通过全移动接入数字城管系统,采用全移动的模式以后,所有的问题能够直接下一线,直接到相关养护部门,养护公司,实现快速响应、快速处置。
全信息采集是实施智慧城市管理的前提和保障
为适应智慧化城市管理对数据采集内容的多样化需求,立足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实际需求,以构建综合性的城市管理数据库为引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数据采集能力,在现有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主动巡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城市管理的数据采集手段和采集渠道,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的问题数据主动采集,加强基于物联网的城市运行动态数据智能采集,拓展“人巡+车巡+无人机”空地一体化信息采集方式、强化基于“视频识别+影像比对”的城市智能化监管手段,构建智能化、全方位的城市管理数据采集体系。
智能化服务是实施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基础和关键
以土地数据集、房产数据集为基础,以人和单位的活动为重点,以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控制和分析提供数据支撑为主线,逐步形成涵盖(穷尽)所有数据的大数据库,为建立“数据说话、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创新”的新机制奠定全面、准确、实时的大数据。同时借鉴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共享机制,提供开放式的标准化数据接入接口,采用权责对等的行政许可数据库应用,一方面部门将可以公开的数据发布在统一部门数据共享平台上,供其他部门查询使用,另一方面也要以查询其他部门共享的数据,形成“数据来源于部门、最终服务于部门”的良性数据共享机制。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的核心,数字城管是智慧城管的基础。智慧城管能有效解决“城市病”,有利于建设宜居城市、健康城市,因此,智慧城管是美好的。我们必须加快从数字城管拓展升级到智慧城管的步伐。
总之,无论是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城管,还是建设“智慧城市”,都绝非一个工程,更非一个科研项目,而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监控、管理与服务体系的,改变人们生产、经营、工作、学习、交往和娱乐方式的,涉及到城市所有资源(人、财、物等)的,与大多数城市管理者和市民息息相关的,一个有始无终的社会事业,它是创新和深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坚强支柱。
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