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美丽村居,筑梦高明”语言艺术节目巡演暨城市管理平安法制宣传活动在高明杨和镇文化广场举行。该活动通过情景剧、小品、有奖问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参与的市民从中了解到了更多城市管理的知识,同时也向全社会倡导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城市文明氛围。
近年来,高明坚持一手抓城市升级、一手抓城市管理;一手抓城市硬件建设、一手抓城市软环境提升,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高明通过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铺开城市“网格化”管理、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升和“大保洁”等工程,从技术、机制和行动三大方面推进城市管理力度提挡升级,使高明城市管理的数字化和精细化格局得到了有效延伸。
不过,面对城市管理事务日益繁多、权责日益复杂的局面,高明城市管理的压力也不断加大。高明今年把“推进城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创新城市综合管理模式”列入全区15项重点改革专题之一,期待以改革增强城市执法统筹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延伸城市管理触角。
数字化
城镇建成区数字化管理实现全覆盖
4月24日上午8:00,高明城市管理“市民监督员”陆永元在上班路上见到一个沙井盖被移开,便打开自己手机上的“佛山城管随手拍”APP,拍照并上传问题描述,APP很快显示已成功受理。当他下班时再路过该路段时,发现原本被移开的沙井盖已被复位,而根据受理编号登录APP进行查询,所反映的问题显示“已办结”,并附上了修复完成后的图片。
除了陆永元这样为数众多的“市民监督员”外,高明区还聘用了56名“专职监督员”,他们共同组成了高明的“市政专管员”队伍。“这些市政专管员都有自己的地盘,配备了城管通移动终端开展信息采集,遇到路面破损、小广告张贴、绿化未修剪等涉及城市管理的问题均可即时上传,还同时担负着城市管理部件巡查、简易处置、市容环卫交通监督等多项任务。”高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谢细华表示,目前城市管理立案、交由职能部门办理、结案反馈等过程均实现全流程、全链条跟踪。
城市管理从发现问题到快速处置的高效率和精准化,离不开背后强大的“数字城管”系统支持。走进高明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示着高明区的数字地图,所有在线的市政专管员和市政车辆的位置均被标记在地图上,轨迹、位置等信息都被实时记录,而左手边的分屏上,则排列着当前等待处理的项目,这些项目就来源于市政专管员、“市民监督员”等渠道的实时上报。
据了解,高明区“数字城管”项目是按照“先中心城区,后全区覆盖;先核心功能,后扩展功能”的顺序分阶段进行建设的,并于2011年1月份开始投入使用。截至目前,高明实现数字化管理区域面积约70平方公里,覆盖全区中心城区、镇街城区等已建成区以及工业园区,划分工作网格100个。
其中视频平台作为数字城管系统的“眼睛”,目前已完成两期工程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共安装视频监控设备38套,成为集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三合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完全覆盖高明区城市管理严管区域。除此之外,为有效控制渣土运输、环卫等特殊车对城市的影响,高明区还对57辆环卫车辆、250辆建筑渣土运输车辆安装了GPS设备,并接入高明区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实时跟踪。
借助数字城管平台,高明区城管部门可以对区域内各大市场、建筑工地、主次干道等实施实时监控,充分掌握城区地下管理线、市容市貌、环卫保洁等方面的信息,为高明发展提供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基础。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具体事务复杂多变,城市要做好大管理必须要依靠大数据作支撑。”高明区交通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张志强表示,通过充分调动群众与专职人员两支队伍的力量,再通过数字城管系统进行流转、督办,架起了城市管理“宽进”与“严管”的桥梁,解决了以往市民投诉无门的难题,在机制和理念上都实现了突破。
今年以来,高明区通过数字城管系统共受理案件16888宗,实际办结案件16639宗,办结率达98.5%。其中通过市政专管员上报并办结的案件共15019宗,占比达88.9%,办结公众投诉案件1380宗,占比为8.1%。
网格化
城市多头管理难题有效破解
行走在高明城区的中山路上,车流在双向8车道的主干上快速通行,在颇具层次感的绿化带旁边,有供非机动车慢速通行的辅道和绿道,旁边宽阔的人行道上还种有一排排的大榕树,供行人休息乘凉。这使中山路不仅承担了城市主干道的职责,还成为高明中心城区中轴线上的一道绿色景观带。
这是高明城市管理网格化工作成效的缩影之一。通过城市管理网格化改革,以往高明中心城区存在的乱堆乱放、路面破损等现象大幅减少,城区整洁度则有了大幅提升。“在网格化整治后,中山路的面貌焕然一新,整条中山路的外墙上以往乱拉乱搭的各种线管也被收纳好了,就连商铺的广告牌看起来也整齐划一,小区里外的环境也整洁了不少。”中山广场小区居民钟小玲表示。
2015年9月,《高明区城市管理网格化实施方案》正式公布,网格的划分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并综合考虑区域跨度、道路走向、人口疏密、管理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将区内各镇及荷城街道、西江新城等行政区域划分为21个网格。
在高明区的网格化方案设计中,最大亮点在于21个网格均由区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一对应挂钩,构建起“领导层—协调层—执行层”3个层级的基本架构。
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流程中,案件信息来源主要由“执行层”的一线市政专管员、居委会等工作人员上报,并由高明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根据案件信息分类,限时派发至各相关责任单位。
在实践操作中,若像沙井盖被移开等简单问题,可由一线执行人员当场进行简易处理的,案件就直接反馈至指挥中心审核办结;若像路面破损等暂时无法处理的问题,则上报至挂钩网格的区直单位协调层,由挂钩区直单位协调处理;若涉及到拆建等较为复杂的问题,则上报至区领导层,由区领导直接指挥、协调、督办。
由此一来,有些复杂问题牵涉到城管、公安、环保、住建等部门多头管理的,就由区领导或者城管委牵头,通过召开协调会等方式明晰管理责任,原本互为前置、相互推诿的一些城市管理难题,在机制和执行层面上得到了统一协调、统一落实。“由此形成了城市管理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将城市管理中需要跨部门协调的难点问题一一予以破解。”高明区交通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副局长欧兴表示。
如果说高明的数字城管系统是以技术手段使城市管理走向实时化、动态化的话,那么网格化就是通过机制使高明的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而在实践中,高明区城管部门还通过网格化和数字城管系统相结合“主动出击”,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对重点路段、市场及其周边实行常态化步巡管理,发现网格问题利用数字城管系统实时上报,再通过系统分派交办,同时采取周检查、月通报、季考核模式,组织考评队伍随机考评,促进网格之间创先争优。
常态化
去年处理城市“八乱”行为超10万宗
每天清晨5时30分,当城市中大部分人还在熟睡的时候,环卫工李雪梅早已穿好工作服,来到位于荷城街道宜家路的环卫站中,拿出扫帚和手推车,准备开始一天的清扫工作。她需要在市民上班的高峰期到来前,将片区内所有小区堆放的垃圾清运至垃圾收集点,并且完成自己负责的片区主街道的清扫工作。像这样每天重复的环卫工作,李雪梅已经风雨无阻地做了6年。
据高明区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李伟军介绍,高明中心城区的保洁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而像宜家路这样的垃圾转运站,目前中心城区内有22个,9台垃圾运输车按照每天两次的频率,循环地把各个收集点的垃圾运至压缩站。“目前高明中心城区每天收集的垃圾量为150吨左右,每月总量约4000吨。虽然一直以来垃圾的平均总量变化不大,但是近年来垃圾清运的效率却提高了不少。”
在李伟军看来,相比以前,现在高明城区的环卫保洁工作,无论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上都有了很大提升。例如以前主街只能靠人工清扫,危险度高、效率低,而如今已用上大型清扫车进行机械化清扫,使环卫人力能更集中在小区、楼道等机械清扫所不及的地方。
据了解,在以往多次城乡清洁行动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目前高明正大力开展“爱我家园美丽高明”城乡环境三年综合提升工作,重点解决当前城乡环境的“脏、乱、差”问题。“目前,高明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已做到了日产日清,清运环卫车做到规范作业、车体密闭、车容整洁,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在100%。”高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钟庆表示。
除了城市保洁、商贩管理之外,高明区城市管理的职能还涵盖了城市执法、园林绿化、路灯管养、公共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在城管执法方面,高明区已构建起“大城管”架构,城市执法实行24小时轮班制和节假日值班制,常态化开展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等“八乱一占”的整治,重点处理油烟扰民、噪音扰民、扬尘污染等方面群众投诉。据统计,2016年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超过2.6万人次,处理城市“八乱”违法行为超过10万宗。
张志强表示,下阶段,高明区城管部门将进一步推进城市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城市管理事权,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向镇街、农村等基层延伸,更深层次地实现城市管理常态化、网格化、精细化,进一步助推高明全域城乡环境水平提升,为高明建设“岭南美丽田园新城”贡献力量。
样本
“数字城管”助力城市管理提质增效
4月24日早上8时30分,高明荷城文明路片区的市政专管员邓国华来到文明路与沧江路交界处,如往常一样,准时拿出“城管通”终端设备打卡上班。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要沿着以沧江路、文昌路、文明路、和洲村为界所形成的网格化区域进行巡查,查看市容环境、公共设施、户外广告等是否存在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则及时上报指挥中心处理。像这样每天打卡、步行巡查、上报、核查的工作,42岁的邓国华已经风雨无阻地做了大半年时间。
“如果加上我需要巡查的背街小巷、小区内外等地方,我每天步行的距离起码超过5公里,管理的面积近1平方公里。”邓国华说。
像邓国华这样的市政专管员,在高明一共有56人。据统计,2016年全年,高明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接到应办结案件93993宗,如果按照一年365天计算,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需处理的案件日均就达近260宗,工作量其实并不小。
在此情况下,为确保案件办理高效运转、一一办结,高明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参照“佛山市数字城管案件办理和结案标准”对案件办理实施严格管理,对立案和结案的标准、办结的时限等都有明确规定。
在具体操作中,单单是“上水井盖”一类,立案标准就分为6小类,还分别明确了办结时限,例如“上水井盖位移”,结案标准为“复位”,办结时限为4小时。由此一来,高明区数字城管中心通过明晰考核标准,建立监督、指挥双轴体系,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将信息收集、案卷建立,到任务处理、核实结案等7个环节都进行了有效串联。
在具体的规定和信息化考评的双重倒逼下,去年高明区数字城管的案件办结率高达98.9%。“通过完善的数字城管、考评机制等系统的倒逼,做到了城市管理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由每一个网格的优秀,汇聚成全区城市管理面上的优秀,使城市管理格局实现了从被动接收向主动发现的转变,也实现了城市管理的常态化、精细化和网格化。”张志强表示。
观察眼
让城市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每条街巷
据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高明区城镇人口比重为88.9%,也就是说,从全域人口分布来看,高明有着近90%的常住人口集中在城镇区域中。
随着高明区人口加速向城镇地区集聚,城市的运行系统日益庞杂,人们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管理迫切需要在精细化、人性化上下功夫。虽然历经多年整治,全区城市管理的水平已有很大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高明的水平与先发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今年高明区人大“一号议案”就高度聚焦了高明城乡环境治理的薄弱之处,而在高明的大街小巷中,一些道路坑坑洼洼,背街小巷乱扔乱漏,乡镇地区乱搭乱建等现象仍不鲜见。虽然这些看似“小”的问题并不对城市的正常运行构成很大阻碍,但确实影响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观感与印象,也影响着人们的满意度。
在原有成效的基础上,如何加速城市管理触角延伸、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成为了高明接下来需要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而日前召开的2017年佛山市城市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已明确提出:要站在城市治理的高度看待城市管理,切实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通过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科技手段和建立良好机制对城市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城市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管理手段具体化,实现城市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覆盖、全时段监管、高效能管理,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质量,这对于仍存在管理盲点的高明城镇建成区来说,其实大有必要,也大有可为。
在技术上,如今数字化技术已能够轻松地将点连成网,信息能实时上传下达,相较于“传达靠嘴、移动靠腿”的传统时代,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已有了很好的技术抓手。而在未来,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还需对软硬件设施继续进行提挡升级,推动管理触角伸向背街小巷、乡镇村居延伸,同时以更精细的网格“大数据”为支撑,加强系统协作,由“单兵作战”向联动巡查、联合执法、联手考核等机制转变,推动传统城市管理向城市深度精细化、智慧化治理转变。
在机制上,则需要通过继续细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考评标准,把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个人身上,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其次,更要重视社会力量的作用,积极推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等基层组织作用,创新性地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让城市精细化管理延伸到每条街巷、每个村居,更要让和谐文明的城市理念种在每个人的心中。
只有在技术、机制和行动上以更大的推力形成合力,政府、社会和市民这城市管理三大主体更好地担起责任,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理念才能真正地转化为成效,从而夯实高明的城市环境基础,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打造“岭南美丽田园新城”。